美国战斗机的发展史
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但美国航空技术曾长期落后于欧洲,直到二战后才一跃而领先于世界,至今依然是雄踞世界航空技术之巅。
磨砺 60 年,其中自有很多春秋。
20 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还不及欧洲老牌强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不久,航空技术的桂冠就被欧洲拿过去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不多的飞机都是欧洲设计,比如战斗机就是法国的 SPAD S.13 和 Nieuport 17。
在两次大战中间的 20-30 年代,欧洲航空技术继续领先,尤以德国和英国为突出。
美国虽然在 1915 年组建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今 NASA 的前身),也发明了发动机围护罩和变桨距螺旋桨,但就代表航空技术前沿的战斗机领域而言,美国航空技术甚至落后于日本,以至于珍珠港事件时,美国没有能在技术上超过日本“零”式的战斗机。
战斗机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前沿。
20-30 年代时,美国的国内战斗机市场很小,飞机公司的战 斗机批量只有几十架。
1924 年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 1,400 多架飞机中,只有 80 架是战斗机。
20-30 年代的美国战斗机市场基本上被寇蒂斯和波音公司分享,其双翼、像敞篷汽车一样的开放式座舱、不可以收放的固定起落架的构型成为标准模式。
寇蒂斯“隼”式双翼战斗机还在中国空军服役,用于抗战前期抗击日本飞机的作战。
战斗机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前沿。
20-30 年代时,美国的国内战斗机市场很小,飞机公司的战 斗机批量只有几十架。
1924 年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 1,400 多架飞机中,只有 80 架是战斗机。
20-30 年代的美国战斗机市场基本上被寇蒂斯和波音公司分享,其双翼、像敞篷汽车一样的开放式座舱、不可以收放的固定起落架的构型成为标准模式。
寇蒂斯“隼”式双翼战斗机还在中国空军服役,用于抗战前期抗击日本飞机的作战。
1929 年,格鲁曼公司成立,专业研制海军战斗机,其 FF-1 采用封闭式座舱和收放式起落架,大大降低了飞行阻力。
格鲁曼的技术革新象征了新航空技术革命的开始,30 年代开始,全金属构造、硬壳式机身、翼内机枪、封闭式座舱、收放式起落架很快成为潮流,寇蒂斯和波音的双翼战斗机落伍了,美国航空工业开始了大洗牌,塞维尔斯基(后改名为共和)的 P-35 击败了寇蒂斯的 P-40,布鲁斯特的“水牛”击败了格鲁曼的设计,贝尔的 P-39 都脱颖而出。
亚历山大·塞维尔斯基没有老乡伊戈尔·西科斯基的名气大,他也来自俄国,1935 年创立了公司,以制造教练机为主。
布鲁斯特以马车和汽车起家,洛克希德以民航客机为专长,贝尔也是在 1935 年成立的,不过和发明电话的贝尔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无名的小公司,由前马丁飞机公司的总设计师詹姆士·麦克唐纳建立,这时也开始寻求美国海军的合同,但尚未获得任何成功。
珍珠港事件前后,贝尔 P-39、寇蒂斯 P-40、布鲁斯特“水牛”、格鲁曼 F4F“野猫”都比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落后,在二战中早早停产也就不奇怪了。
洛克希德 P-38 是一个例外,在速度、火力上都相当优秀,机动性也不差,成为从二战开始到结束一直在生产的唯一一种美国战斗机。
共和 P-47 成为二战中产量最大的美国战斗机,北美 P-51“野马”被公认为二战中美国最优秀的战斗机,格鲁曼 F6F“地狱猫”使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超过“零”式的战斗机,沃特 F4U“海盗”直到战后还维持生产了一段时间,在 1969 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的“足球战争”期间还发挥了一把余热,打了最后一场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战前占美国战斗机工业领导地位的寇蒂斯由于跟不上新技术而被取而代之,波音在战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轰炸机上,也失去了在战斗机领域的位子,布鲁斯特在昙花一现之后淡出了。
共和、格鲁曼、沃特在战前就进行了相当的战斗机研究,洛克希德和北美属于临时抱佛脚。
但这个改朝换代是由战前航空技术的急速发展促成的,原有经验的重要性下降,新面孔的准入门槛降低,加上战时的大量需要,促成了二战中美国战斗机工业百花齐放的结果。
二战对美国航空工业的影响不是一窝蜂这样简单。
战前美国的众多飞机公司(如格鲁曼、道格拉斯、马丁)大多是作坊式运作,规模不大,产品批量只有几十架,创始人身兼设计、经营、制造管理、推销,一抓到底。
但二战改变了这一切,飞机公司成为科学管理、分工协作的大企业,形成分散协调的网络式整体,战时产量动辄几千、上万架。
但勿庸讳言,战时美国航空工业是以量取胜,在航空技术上依然没有达到世界前沿。
为了使战时生产更加高效,美国 *** 甚至精选了少数型号,指令各飞机公司跨公司集中生产标准化的飞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抑制了各公司对技术前沿的追求。
即使相对于在技术上停滞不前的日本“零”式战斗机,美国也是到 1943 年才积聚起足够数量的 P-38和 F6F,在太平洋战场上压倒了“零”式。
相比于德国、英国航空技术在战时的进一步发展,美国航空技术的落后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