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什么民族?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2005年的统计,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
汗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词条).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经济发展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造福至于现在.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1368~1644)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据2005年的统计,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
汗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词条).近几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化字. 此外,有的学者还将闽方言分为闽南话和闽北话.这些方言有各自的分布通行地域,每个方言内部又可再分区划片,从而构成了汉语方言复杂,南北互不相通的语言状态.尽管如此,由于汉字的高度统一,对汉族具有强大的内聚作用,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族.
经济发展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造福至于现在.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1368~1644)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展开全部
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史称“衣冠南渡”,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他们大多已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扩展资料: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几次大规模自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西汉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从东汉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经南北朝,继续有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与五代时期,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两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的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史称“衣冠南渡”,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他们大多已被汉族同化,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扩展资料:历史上汉族人口有过几次大规模自黄河流域和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统一六国时,曾将关东强宗大量迁入关中,西汉时也有过类似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各郡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以秦岭与淮河为界把郡县地区划为南北两部,两汉大体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从东汉末年起,北部割据混战,人民开始南迁,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与长江中上游及汉水流域。经南北朝,继续有人口南移,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仍未改变北部人口多于南部的分布状况。然而如果拿隋末与西晋时的南部诸郡人口总数相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唐末藩镇割据混战与五代时期,北部人口又一次出现了南迁趋势。到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增,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以及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周围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方成为人口稠密之区,人口密度高于北部各州。除以上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之外,另外还有几次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南迁。南部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至两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不仅密度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的总数,至明、清时也已超过北方。汉族经历与中国境内各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共处、迁徙,于是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其中有的在移居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的华裔,有的则保持中国国籍,成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说法一: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说法二: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 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 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这就是汉族的由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温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诺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罗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 0.89
鄂伦春族 0.82 独龙族 0.74
塔塔尔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 297.15 侗族 296.03
瑶族 263.74 朝鲜族 192.38
白族 185.81 哈尼族 143.97
哈萨克族 125.05 黎族 124.78
傣族 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 70.96 僳僳族 63.49
仡佬族 57.94 东乡族 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 45.37 水族 40.69
佤族 39.66 纳西族 30.88
羌族 30.61 土族 24.12
仫佬族 20.74 锡伯族 18.88
柯尔柯孜族 16.08 达斡尔族 13.24
景颇族 13.21 毛南族 10.72
撒拉族 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
布朗族 9.19 塔吉克族 4.10
阿昌族 3.39 普米族 3.36
鄂温克族 3.05 怒族 2.88
京族 2.25 基诺族 2.09
德昂族 1.79 保安族 1.65
俄罗斯族 1.56 裕固族 1.37
乌孜别克族 1.24 门巴族 0.89
鄂伦春族 0.82 独龙族 0.74
塔塔尔族 0.49 赫哲族 0.45
高山族 0.45 珞巴族 0.29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汉族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汉语就是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一个主体民族
她并不属于其它任何民族
事实上
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都是通过汉族的教化命名的民族分类
没有汉族就不会有其它的民族
她并不属于其它任何民族
事实上
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都是通过汉族的教化命名的民族分类
没有汉族就不会有其它的民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