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 我来答
考验考公答疑君
2022-12-04 · TA获得超过4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5.5万
展开全部

  任课教师课前会根据教学方向和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进程情况,做好教案准备,以便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教案将课堂的几十分钟高效率的运用起来,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

  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             (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44x+64=328(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四、巩固练习

  教科书习题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三、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