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辙是何时中的进士呢?

 我来答
mouserice33
2023-03-11 · TA获得超过73.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9562万
展开全部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五月,繁华的开封城迎来两位天才少年——21岁的苏轼和他18岁的弟弟苏辙。年轻的他们,虽然想在京城的街头走一走,想尝一尝汴京的美食,但他们还是克制自己,在老父亲为他们安排的兴国寺里,准备秋天的举人考试。
八月秋闱,兄弟二人双双中举。
第二年正月,兄弟二人继续参加春闱大比。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龙图阁学士梅挚、集贤殿修撰范镇等,三人均是当时硕学泰斗。
考试中,苏轼说理透彻、结构严谨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受到欧阳修的激赏,却阴差阳错,被点为第二名。但从此,苏轼名满京城。
三月,苏轼兄弟参加了由仁宗主持的殿试,二人再次双双高中。
不但如此,四年之后(1061年),苏轼和苏辙参加了北宋最高级别的考试——制科考试。
欧阳修在《举苏轼应制科状》中这样介绍苏轼:“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议论峰出,其行业修饬,名声甚远”。
当时来开封参加这次考试的学子甚多。相国韩琦对人说,“二苏在此,而诸人亦敢与之较试,何也?”言下之意,对苏轼兄弟的才华笃信不疑。
这话很快传出去,弃考者竟十之八九。
苏轼不负众望,以五十篇策论通过考试,被录入三等;苏辙被录入四等。
这是不可多得的荣耀,因为自有宋开国一百多年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
这场考试让仁宗皇帝再一次见识了他们的才华,退朝后兴奋地对高皇后说:“朕为子孙得两宰相矣。”从此,苏轼文章遂擅天下,学者多从讲问,以其文为师法。
大苏小苏以无上智慧与笔力在开封开启了让人灼目的荣耀。苏轼有词曰: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