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一元复始,步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节气民俗感染着诗人,孕育出数不清的诗词歌赋,如宋朝诗人邵雍·《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前些日子飘落的雪还没有来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门闭户;长长的石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银色的床铺一样,高高的屋檐垂挂的冰柱就像是倒悬的钟乳石一样。清冷的天上冬阳失去了温暖的辉光,肆虐的暴风却在狂怒地呼号;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怎一个“寒”字了得!
一、大寒是一年最冷的时光
大寒已经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光了,天气越来越冷,冷到了极致之后,春天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勃勃的生机已经在白雪覆盖的地下蕴藏。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大寒比小寒更冷,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梁朝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二、大寒的习俗及养生
祭送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
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大寒时节,人们已经为过年做准备——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补养身体
冬季寒冷的天气人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在大寒节气里,除了寒冷外,空气更加干燥。加上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更低,更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呼吸道疾病。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稀干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的均衡摄入,提高营养的吸收率。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
特别是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可繁可简,可贵可贱,鸡汤里加些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做成一盆热乎乎的汤,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适当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锻炼,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运动前应做好暖身准备活动,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受寒。
安心养性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人的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才能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进行一些适宜的活动、娱乐来放松身心,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肌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应该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生活中,还得注意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酷寒隆冬需保养好腿脚,每天入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以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睡眠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寒,引发肠胃疾病。
在漫长的岁月中,节气民俗感染着诗人,孕育出数不清的诗词歌赋,如宋朝诗人邵雍·《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前些日子飘落的雪还没有来得及化解消融,新下的大雪又封门闭户;长长的石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就像是银色的床铺一样,高高的屋檐垂挂的冰柱就像是倒悬的钟乳石一样。清冷的天上冬阳失去了温暖的辉光,肆虐的暴风却在狂怒地呼号;人们口中的舌头也仿佛被冻住了不能言语——怎一个“寒”字了得!
一、大寒是一年最冷的时光
大寒已经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光了,天气越来越冷,冷到了极致之后,春天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勃勃的生机已经在白雪覆盖的地下蕴藏。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大寒比小寒更冷,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梁朝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二、大寒的习俗及养生
祭送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
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大寒时节,人们已经为过年做准备——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补养身体
冬季寒冷的天气人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在大寒节气里,除了寒冷外,空气更加干燥。加上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更低,更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呼吸道疾病。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稀干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的均衡摄入,提高营养的吸收率。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
特别是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可繁可简,可贵可贱,鸡汤里加些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做成一盆热乎乎的汤,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适当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体育锻炼,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运动前应做好暖身准备活动,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受寒。
安心养性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人的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才能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进行一些适宜的活动、娱乐来放松身心,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肌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应该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生活中,还得注意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酷寒隆冬需保养好腿脚,每天入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以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睡眠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寒,引发肠胃疾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