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
大致意思就是孝顺讲究的是心意,而不是所做的事情,如果必须以个人的所作所为作为孝顺的评定标准,那么万年来都不可能出现一个孝子。这句话出自清代作者王永林的《围炉夜话》,虽然说这句话干脆利落,但却十分在理。孝顺如果只用所做的孝事多少来评定就过于片面,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心而论,而且很多时候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孝字理应论心而不能论事。常言道,自古忠义两难全,同样来说自古忠孝也是两难全。生而为人并不是一生只追求孝道,人都会有自己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尤其是在古代,在形势所迫的情况下,战事在即,国家征召百姓驻守前线,那么普通人是没有权利拒绝的,只能够穿上盔甲,踏上征途,前往前线保家卫国。而这就是在国家和小家之间做出了一个抉择,如此之人怎么能用片面的定义判断这个人是否是孝子,只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忠孝两难全。
而在现代也同样是一个道理,想要养家糊口往往需要外出工作,这时候你需要支撑起整个家和在家做孝事就成了一个矛盾的关系,而且选择也十分的极端,并不能两边都顾及,所以说孝子论的是心意而不是做事。
(二)虽然在文化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但却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给孝做一个衡量标准。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情感所至,也是人心的感触所达。比起物质上的感受,往往精神上的感受更加的触动,所以孝更加讲究的是心意,是从心而发的那种真诚,绝对不是单单用所做的孝事的多少、大小、轻重来随意判定。
总之,人生存在的意外太多,并不能只根据一条轨迹就抵达人生的尽头,所以说“论孝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