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开通天津为商埠和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商埠是指与外国通商的城市。
通商口岸(treaty port),是指西方列强通过战争等方式,强迫清政府开放沿江沿海等城市作为的口岸。西方通过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商埠和通商口岸都可以让外国经商,但是通商口岸通常是在海边城市,外国人的自主权利也比较大,拥有港口的经营权。
扩展资料:
发展:
近代中国的商埠,基本上分两类:
一类是约开商埠,这类商埠是继鸦片战争后外国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这类商埠,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停止开放。
另一类是自开商埠。但这种自开商埠,实际上也是屈从于外国的要求或海关协议的结果。从以上“商埠”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北京条约》中增开的天津为商埠,应是约开商埠。
而《天津条约》开放牛庄、淡水等十处通商口岸,是根据不平等条约开放的,也应是约开商埠。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处。
历史影响:
1、是中国开始,加深,大大加深,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标志。
2、通商口岸的设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坏的一面是,外国军队、商贸、宗教势力纷纷进驻中国,掠夺中国资源,奴役中国人民。中国出现了国中之国的现象,外国人在华享有最惠国待遇、外交豁免权等,中国民众人权大大降低。
晚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北洋政府对外诌媚,对内镇压,中国民众由地主、农民两大极分化出了买办势力——所谓汉奸,所谓的帝国主义在华代表。广大农民处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加重了负担,生活更加苦难。
3、促进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通商口岸及周边的民众开始与西方人接触,在西方势力经商、传教、驻军等活动中,互相学习语言、文化和宗教。
4、新的社会思想正在流入,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正在中华传统典籍之外的西方文化思想中寻找救国道路,许多人纷纷以外交大使的身份或自费留学来到海外,对西方进行从猎奇到全面考察的各种学习、对接活动。
一部分人开始觉醒,能够从更深的角度来探讨国破家亡的原因和教训,大批新人正在学习新思想,北洋派正在办洋务、翻译西学、办厂开矿、造船炮,维新派正在读新书、斥旧学、交游同道、待时而出,可以说都在西方思想武装下进行积极的改良主义活动,以救亡图存。
5、由于多国人群在中国通商口岸接触,各种“洋泾浜英语”类型的语言交流开始流行,买办性的汉奸群体开始活跃。
6、洋货流行,促进了民族资本家的改革决心,民族资产阶级号召“产业报国”,与洋货、洋行、洋人以及假洋鬼子一决雌雄,但结果都不理想。
商埠带来的影响:
辛亥革命爆发前﹐清政府所开放的商埠﹐计达八十二处﹐除河南﹑陕西﹑山西﹑贵州外﹐遍全国各省。其中约开口岸六十九处﹐自开十三处。
1911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货总值已经增加到银八亿五千九百九十一万余海关两比甲午战前增加了二点九倍。累计银十七亿八千八百七十万余海关两。全国的入超净值累计达二十二亿七千四百零四万余两。
全国各地城乡市场上充满了外国倾销的廉价商品。中国土货不断降价,输出受到排斥。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中国大量的黄金白银就继续不断地流向国外,以致国内物价腾贵,销路停滞,各埠普遍发生商业危机和货币信贷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商口岸
推荐于2017-11-25
近代中国的商埠,基本上分两类:
一类是约开商埠,这类商埠是继鸦片战争后外国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这类商埠,中国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停止开放。
另一类是自开商埠。但这种自开商埠,实际上也是屈从于外国的要求或海关协议的结果。�从以上“商埠”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北京条约》中增开的天津为商埠,应是约开商埠。而《天津条约》开放牛庄、淡水等十处通商口岸,是根据不平等条约开放的,也应是约开商埠。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共有16处(包括《南京条约》5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10处通商口岸和《北京条约》1处商埠)。
2013-06-28
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