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 我来答
热微流莓明1P0dc
2018-10-31 · TA获得超过3.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最古老的文明,最悠久的古国

作为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国家的产生。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国家,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就是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苏美尔文明

这些文明的创造者是谁?从上一世纪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认为,古埃及人是非洲的哈姆语系部落与亚洲的塞姆语系部落长期融合发展而成的。从语言方面来考察,目前,人们往往认定古埃及人属于塞(姆)·哈(姆)语系,或称为亚非语族。如果从人种特征来看,古埃及人既不属于白种人,也不属于黑种人。

事实上,南方的埃及人与北方的埃及人也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古埃及人的特点是长头颅,椭圆形脸,细长个子,黑色头发并有波状。这样一个非洲的基本群体在很早时就被来源于安纳托利亚和塞姆血统的巴勒斯坦的宽阔头颅的移民所混合、改变而产生了历史上的埃及人。

他们是光洁的,具有大脑壳和强壮骨骼的人,手腕和脚腕格外粗大。但是,女人通常是矮小些和更苗条些。综合以上所述,史前埃及人可以看成是地中海民族之一。苏美尔人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几乎与古埃及人同时创造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2、融合东、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专制主义

提起专制主义制度,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所谓“东方专制主义”,而在“东方专制主义”概念中,又以古埃及的专制主义为典型。

在古王国时代随着国家统一的最终确立和巩固、王权的强化,专制主义才开始形成。所谓专制主义,乃是国家体制和管理的一种形式。在专制主义政权统治下,君主具有绝对的、无限的权力。君主国王的统治,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为任何法律和规范所限制。

法老作为古埃及的,专制主义统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财政等方面的无限权力,实行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人的绝对统治。金字塔的建筑足以象征专制主义统治的绝对权力。但是,在古王国时代,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水利建设工程。

恰恰相反,有不少资料证明,在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地方政府和州的统治者负责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阿西尤特州的凯悌铭文曾讲到了他通过安装水闸,引水上“山”,开拓耕地。所以,至少在第12王朝以前,水利灌溉工程是地方政府的事情,还没有中央政府统一的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

因此,把埃及的专制主义说成是“治水专制主义”,显然是一种臆造。古埃及的专制主义是建立在奴隶主贵族,专制君主对奴隶,以及广大自由农民的阶级统治的基础上,是阶级关系尖锐化的结果。

3、浓厚的宗教意识及其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思想意识形态之一。宗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却是一种幻想的反映,是一种被颠倒了的思想意识。在古代世界,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往往显得软弱无力;在君主贵族的统治下,社会严重分化,人民群众又无可奈何。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宗教,即祭祀神灵和举行礼拜仪式等手段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追求美好的人生。统治阶级恰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普遍心理,把宗教作为奴役、统治的一种手段。

宗教在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古代埃及则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识最强烈、最浓厚的文明国家。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其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相对闭塞的古埃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的无形的控制和影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神权、王权的专制主义统治。

4、固有的文化传统与兼收并蓄的文明

在不少人们的印象中,古埃及是一个封闭的、保守的国家,是一个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文明。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把它归咎于地理环境的作用。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

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

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

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扩展资料:

埃及文明的对外传播的原因

1.地理上的原因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

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

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之外,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来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国末期,由象形文字演变出来一种便于书写的行书体,通常称为僧侣体。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僧侣体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更简便的草书形式,即世俗体。古埃及人尽管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

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有了文字这个载体,埃及的文明就张上了翅膀,它不再局限于在尼罗河地区的影响,开始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一个文明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在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兴起的文明,正是因为没有文字或是文字没有抢得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快的就衰落了。

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有很大适应性它不断的改变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胜利的承载、传播、流传下来。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虽然失传,但是法国的商博良最终还释读成功。更加说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术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它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质轻、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于运输等。于是得以大批量生产,作为垄断产品向地中海国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时间内,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

古代,埃及是生产莎草纸的唯一国家。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文件不易腐烂,有的至今还能在沙漠里找到。近 100 年来发现的莎草纸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几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其中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来文等。埃及是我们今天了解的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这要归功于莎草纸,它不仅传下来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

传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传,所以作为介质的纸就成为文明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因为埃及的莎草纸有着上述的特点,它很容易就扮演了埃及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角色。就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一样,埃及的造纸术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埃及文明能够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

4.军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时期由于地理上的封闭,埃及与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敌国入侵也很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埃及也开始受到了外敌的威胁。喜克索斯人就在埃及建立过15、16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即便是当周围国家较为弱小时埃及也会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国家。

在埃及与外界的军事对抗交往中,敌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当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会文化情况。双方发生的战争也不断的有各自的俘虏,而俘虏也会带去埃及文明的许多影响。而如果是埃及入侵了别国更是自然的把自己的文化主动地向那里传播,来消除当地文化,同化被入侵过的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的文明自然随着军事活动向外传播。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过腓尼基人传遍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岛屿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要是没有腓尼基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那么埃及文明的影响自然会大打折扣,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也不会对西方文明留下烙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埃及文明

匿名用户
2013-06-29
展开全部
 一、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
  从邈远的古代起,埃及人就在蜿蜒如带的尼罗河两岸繁衍生息。尼罗河流域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西面是杳无人迹的利比亚沙漠,偶有绿洲点缀其间;东面虽然距离红海不远,但仍被缺乏水源的阿拉伯沙漠隔开,几乎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南面是尼罗河的上游,有飞流直下的六大瀑布,河流湍急,河道狭窄;北面是没有良好港湾的地中海海岸,浅滩密布,暗礁罗列。这种地理环境阻断了古埃及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虽然造成埃及与世隔绝的局面,但同时又为古埃及人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和丰富的矿物资源。古埃及人生活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里,长期免于外来侵略之患,因而产生了一种优越的安全感,他们不必像自己的近邻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随时得应付外族的侵扰。生活在这样安全的环境里,古埃及人性格沉稳,自信而乐观,他们差不多有1000年的时间一直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在此期间,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埃及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因而能使其文明在持续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即古代埃及历史上的王朝时代,包括第1—31王朝,约公元前3100—332年)免遭民族变动之苦。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古埃及人的这种受环境保护的生活,也为国家政治长期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大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在尼罗河畔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1王朝(约公元前3100—2890年),从那时起,埃及经历了早王朝(包括第1—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6年)、古王国(包括第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第一中间期(包括第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中王国(包括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第二中间期(包括第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和新王国(包括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等时期,到公元前15世纪中期,控制了亚洲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和腓尼基,其势力远达幼发拉底河畔。在此之前,西亚的两河流域先后建立的巴比伦、亚述强国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各自是独立发展的,西亚、北非这两大文明体系并无直接联系。到新王国初期,第18王朝好战的诸法老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长期用兵,有“古埃及的拿破仑”之称的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1450年)对外扩张,其军事活动最远抵达幼发拉底河畔。他建立了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强大军事帝国。在客观上导致了埃及文化与两河流域文明的接触,加速了埃及文化与地中海地区各国文化的交流,从而揭开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史上新的一页。从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开始,繁荣发展了近2000年的埃及文明开始趋于衰落。公元前1085年后,埃及已失去了它那伟大、庄严的形象,从新王国时期的对外开放一变而为长期沦于外族统治之下。在最后的几个世纪里,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波斯人依次入主埃及,分别在埃及建立了异族的王朝,其间还穿插着亚述人的入侵,在亚述人的刀锋下埃及一度丧失独立。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马其顿国王历山大征服,完全丧失独立,结束了历时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
  在埃及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到第6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345—2181年),才出现了地方州长势力与中央法老王权的对抗。对抗的局面愈演愈烈,到第1中间期时,埃及终于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在这之后,第11王朝(约公元前2133—1991年)的法老又使埃及恢复了统一,接着又有近300年的太平盛世。约公元前1786年,埃及再次出现分裂局面,进入第2中间期。这一时期,埃及遭受外来游牧民族希克索斯人的入侵,他们在埃及北方统治了100多年后,被第18王朝的创建者雅赫摩斯一世(公元前1570—1546年)逐出国土。
  综观从早王朝到新王国2000多年埃及的历史,是王朝统一的时间多于内乱外患的两个中间期,第一中间期主要是内乱,第二中间期主要是外患,而埃及在统一后的几个世纪里几乎没有受到外族的入侵。尽管王朝一个个不断兴起和衰亡,其统治者也更换不休,间或有社会动乱和异族入侵,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却从未中断。即使在希克索斯人王朝取代埃及本土王朝的情况下,埃及文明也没有被摧毁,依然向前发展着。在希克索斯人统治埃及北方国土的一个多世纪里,不是埃及人被迫接受了入侵者希克索斯人的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相反,是希克索斯人自己被迅速埃及化了。其原因在于埃及文明由来已久,从第1王朝到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古埃及文明已历时14个世纪,文明的根基已深深扎入尼罗河畔,不是任何外来入侵的力量一下子就能够摧毁得了的。再者,入侵的希克索斯人已不是那些刚从大草原或沙漠地带过来的未开化的野蛮人,而是早已渗入埃及东北边境的半文明的游牧部落,他们在入侵埃及的过程中,逐渐为先进的埃及文明所同化。希克索斯人王朝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古埃及文明的毁灭。希克索斯诸王受埃及法老豪华奢侈宫廷生活的诱惑,同时为了巩固其政权,更需要有当地埃及官吏和神庙祭司的合作,所以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埃及人的生活与传统。希克索斯人以阿瓦里斯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第15、16王朝,仍按照埃及王朝传统排序,他们开始信奉传统的埃及诸神,他们的国王承袭埃及法老尊号,[1]自称为太阳神“拉之子”,[2]并沿袭埃及原有的的一套行政机构。希克索斯人曾以法老之尊在埃及的北方实行统治,在古埃及的重要文献《都灵纸草》[3]中希克索斯诸王还被列为埃及的合法君主,至少他们在表面上已经埃及化了,对古埃及的文化并未公开干涉。所以,在希克索斯人统治时期,埃及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中断,而且还得以继承和发展。这种文明的延续性在随后的新王国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强大的法老君主专制政体达到了顶峰。
  到利比亚·舍易斯王朝时期(包括第21—26王朝,约公元前1085—525年),埃及北部曾处于利比亚人的统治之下。作为统治者的利比亚人仰慕埃及文化,并急切地效仿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同时,由于埃及人在南部的政权日趋衰弱,给努比亚人的入侵提供了机会。他们将其统治向北扩张到了整个尼罗河河谷。努比亚人的影响虽范围很广,但并没有破坏性。因为在第18王朝时期努比亚人就已吸收了埃及文化的许多特点,埃及的宗教和习俗在努比亚繁盛起来,并深深影响了其周边地区的文化。而这时的努比亚国王及贵族阶层几乎全盘接纳了埃及文化,在他们看来,任何放弃法老传统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公元前8世纪,努比亚人横扫整个尼罗河河谷,从南面的纳帕特到北面的三角洲地区,再次统一了埃及。在此期间,埃及人继续同化他们的入侵者,这从努比亚人建造的巨大王室金字塔和供奉埃及神灵的庙宇可以看得出来。总之,无论是利比亚人还是努比亚人,他们在古代埃及历史上都重复了一个现象:作为新兴民族,他们征服了埃及原来的政治军事中心,但在文化上又被埃及民族所同化。在此之后,法老时代埃及传统的宫廷制度从波斯人统治时期一直延续到希腊人建立的托勒密王朝时期(公元前305—30年)。显著的政治连续性成为法老时代埃及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埃及人把一个辉煌的文明传统完整无损地维系了25个世纪以上,这在古代近东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二、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其辉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赞叹不已。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这标志着埃及文明已经成熟。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法老时代官方使用的主要文字。在古代埃及,虽然后来有了书写更为简化的祭司体文字和世俗体文字,但象形文字并没有被废弃,仍固定用于书写官方和神庙的文献,甚至到了托勒密王朝时期,神庙祭司仍在使用象形文字撰写铭文,著名的《罗塞达石碑》[4]铭刻就是一例。
  古埃及文化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死者实行厚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墨守成规,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各个方面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是决不会抛弃的。在古代埃及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从在世之时起,都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护也大有帮助,尼罗河两岸的土地大部分是沙漠,每年很少或者根本不会下雨,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土里的珍宝会腐烂,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虽然埋在沙里过了几千年,却像刚刚由艺术家完成的一样,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但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冥世的生活进行不遗余力地准备。对冥世深信不疑的观念,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当中,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几个陶罐、一些工具和几件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修造得起精致的坟墓,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精巧,跟真品毫无二致。5000多年来,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所创造的一切物品如碟盘、衣服、家具、珠宝、雕像、饰物、书籍等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入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古埃及文明虽然在年代上离我们极其遥远,但由于保留下来的古埃及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深远今天我们看起来,古埃及文明在某些方面仍比任何别的古老文明更加亲切可知。
  古埃及文化在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其艺术自成体系,程式严峻,而且几千年一成不变。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则以正面表现,而双脚又是侧面的。这种造型最早出现在前王朝的=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的蝎王权标头上。从第1王朝之始的纳尔迈调色板上可以看出,侧头正胸的表现手法已经相当成熟,[5]此后,形成固定的模式,法老时代一直被奉为圭臬。对于表现法老的形象,这种“规范”化的程式要求就更为严格,法老必须画得要高大,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为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由此确定的一套人像程序,作为官定模式而用于一切艺术作品。所以,埃及的浮雕和绘画中的人像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而且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这一艺术风格一旦形成便流行于整个法老时代,历时近3000年而不衰,同时也构成了古埃及文化突出的一个特点。
  三、法老对国家经济的严格控制
  古代埃及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法老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严格控制着国家的经济,这也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传统特点。
  在古代埃及,法老对全国的土地享有最高的支配权,法老不但自己占有许多土地,而且还常常把大片土地赠给神庙,或赏赐给大臣、贵族以及其他亲信。法老对国家土地的这种绝对支配权,是古代埃及君主专制政体赖以建立的基础。对全国的土地、人口、黄金和牲畜每两年一次的清查从早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这种普查土地、财产制度为古王国历代法老所沿袭。《巴勒莫石碑》[6]铭文中对此有过明确的记录。仅以第5王朝的萨胡拉在位时的清查活动为例,铭文中记载就有七次,[7]足见法老对清查活动之重视。经过频繁和严格的清查后,全国的土地、人口、牲畜全部登记入册,成为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由法老控制调用。由此可以想见法老对全国土地财物以及臣民的控制达到了何等严密的程度。这种情形,在古代东方社会里也是少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古代埃及社会的真实写照。
  为了保证国家的基本税收来源,法老将全国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而且不允许农民离开土地。由于尼罗河年年泛滥,地界每被覆盖一次,农民的土地就得重新登记分配一次。因此,古代埃及在土地管理方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严格。尼罗河泛滥,洪水量变化无常,有时水量大到所过之处全被淹没,造成极大祸害,有时却小到不足提供灌溉之用,播种面积减少,粮食就会减产。如果尼罗河一连几年水位过低,必然发生饥荒。所以有必要储备粮食,供应居民。同时,必须保证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得保留足够的种子供下一季播种,这对未来的收获至关重要。所以,储粮备荒成为法老中央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法老在上下埃及分设粮仓,丰收之年尽量多备粮食,并限制居民的消费,以补救总会发生的突然灾荒。法老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必须掌握粮库有多少储粮,以便在需要时将存粮合理分发到灾荒最为严重的地区。
  在古代的埃及,最能体现法老对国家经济的严格控制,莫过于法老对全国水利灌溉系统的控制。古埃及人口较为稠密,聚集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为了维持全体居民的生计,必须治理好尼罗河,国家命脉全靠灌溉和控制这条大河。尼罗河的水利灌溉活动早在前王朝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在希拉康波里出土的蝎王权标头上,可以看到蝎王手持锄头站在河岸(或水渠上)主持河渠奠基仪式的场面。[8]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埃及出现的最早国家“帕斯特”,它的象形文字就是一块被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分隔开的土地。[9]显然,那时埃及已经有了灌溉活动。进入法老时代后,随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全国范围内的灌溉网逐渐形成,这些布满全埃及的灌溉网络从一开始就被置于国家的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之下,成为中央政权重要的一项社会职能。早在第1、第2王朝,就设专人对尼罗河水位进行观测和记录。水位的记录一方面可供国家水利措施做参考,一方面也是为预算产量和厘定税额提供依据。在《巴勒莫石碑》铭文中关于对早王朝时期尼罗河水每年泛滥高度的记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埃及历代统治者在夸耀自己功绩的时候,也总是把开凿水渠、整修堤坝放在重要地位。相传美尼斯受人称赞的一个功绩就是修建了一道堤坝,把孟斐斯和尼罗河隔开,当他“修堤而使这个地方成为干地的时候,他就第一个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现在称为孟菲斯的一座城。”[10]后来,埃及历朝统治者也都常以治水有方作为自己的重要政绩。
  中王国第12王朝(公元前1991—1768年)的历代统治者曾征调大批劳力修复尼罗河灌溉系统,对法尤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兴建水利工程。法尤姆位于孟斐斯西南50公里,低于海平面45米,本是一片沼泽区,中间有一淡水湖,曾与尼罗河相连。后因尼罗河流域气候变化,干旱出现时,湖河联系被隔断,只有尼罗河暴涨时,泛滥的河水才能流入湖中。兴修的水利工程主要是排干法尤姆湖周围的沼泽,环湖建起堤坝,并开辟渠道,使法尤姆湖水与尼罗河水相连,建水闸以调节尼罗河水量。这样,每当尼罗河泛滥季节,河水便顺着水渠流入法尤姆湖,而每当尼罗河水不足时,又可将洪水泻出。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从第12王朝开国君主阿美涅姆赫特一世(公元前1991——1962年)起,历经六代,至阿美涅姆赫特三世(公元前1842—1797年)统治时期才告完工。法尤姆地区系统的水利工程建立,改变了这里的自然环境,沼泽变为肥田沃土,扩大耕地面积达2500多公顷,当地的农作物一年可收两成,增加了农业亩产量。随着法尤姆地区大片土地被开垦,这里的人口迅速增加,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卡呼恩拔地而起,一跃成为中王国时期埃及的一大经济中心。毫无疑问,这么大的水利灌溉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去组织、领导和指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在古代埃及,这一工程的实施和成功,正是由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统筹安排实现的,而这个官僚机构的总头子就是人神一体的专制君主——法老。
  古埃及文明就像古埃及人的性格一样,是稳定的,但决不是静止不变的。实际上,法老时代的埃及在与周边各古代民族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受外部文化的影响,古埃及人的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却始终保持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综上所述,古埃及文明反映了古埃及人及其地理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古埃及人有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是在长达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逐渐形成的。但是,古埃及人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保守民族,他们在与近东和地中海区域各民族的接触中,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开始,通过军事征战,贸易往来于外部世界发生了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与西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的交往、融合,古埃及传统文化得以丰富,而又对后来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古埃及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29
展开全部
古埃及人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其独具特色的古代文明。显著的政治连续性、固有的文化传统和法老对国家经济的严格控制是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古埃及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明2006-09-26 14:41:10  稳定持久的尼罗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在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深受激励,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 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种单纯象形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今见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和棺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产的一种植物—纸草,其茎干部切成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可以用作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 字母的出现,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间。把声音变成字母这一巨大的进步,是古埃及人完成的。这些字母由埃及人传给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境内)的腓尼基人。作为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中介的腓尼基人,把这些字母演变成真正的音标文字,传到古希腊。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传遍四方。字母是古埃及人留给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遗产。 古埃及对天文学和数学所作出的贡献,足以和两河文明相媲美。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一年确定为365天。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其渊源来自于此。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他们仍然没有“零”的概念。他们的算术主要是加减法,乘除法化成加减法做。埃及算术最具特色的是,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在几何学方面,埃及人已知道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却没有圆周率的概念。他们还能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及立方体、箱体和柱体的体积。 

埃及的医学成就比美索不达米亚突出。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的风干尸体),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制作木乃伊增长了埃及人的解剖知识,因而使他们的内外科相当发达。他们的医术分工很细,据说每个医生只治一种病。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来世(特别是国王的来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坟墓),都与这种宗教信仰有关。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特别在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崇拜太阳神的一神运动。太阳神拉(Ra),后来又叫阿蒙(Ammon)-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国王)则被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的法老与世俗的法老之区别。法老既然作为神王,其权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没有什么严密的法律制度。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显著特征。 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在国家控制下的埃及劳工最著名的集体劳动成果。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至于塔端成为尖顶,形似汉字的“金”字,故中文译为金字塔。在欧洲各国语言里,通常称之为“庇拉米斯”(如英文为pyramid),据说在古埃及文中,“庇拉米斯”是“高”的意思。 埃及境内现有金字塔七、八十座,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尼罗河下游西岸,吉萨一带的金字塔,此地离埃及首都开罗只有十多公里。其中最大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约公元前2590—公元前2568年在位)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 除金字塔之外,埃及的神庙、殿堂等建筑也颇为宏伟壮观。相形之下,埃及的人物雕像显得呆板冷漠,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令外人难以理解。总之,埃及文化的特点是神王合一,追求永恒,显得比较单一、稳定而保守。相对而言,埃及百姓的生活平庸而满足。与此相映的是,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术举世公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追求永恒】古埃及文化的艺术精神 埃及的艺术文物,充满著一种幽渺神秘、庄静严肃的气氛。埃及的艺术文物,充满着一种幽渺神秘、庄静严肃的气氛。 审视这些艺术作品,将可从中理解古埃及文明对今生的严谨精神、以及来世的慎重态度。审视这些艺术作品,将可从中理解古埃及文明对今生的严谨精神、以及来世的慎重态度。 西元前三千年,孕育於尼罗河边的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随著尼罗河每年周而复始氾滥的自然变化与人民定期迁移的结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复活与生命永恒的信念。西元前三千年,孕育于尼罗河边的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随着尼罗河每年周而复始泛滥的自然变化与人民定期迁移的结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复活与生命永恒的信念。 木乃伊的制作、亡者之书的撰写、彩绘图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书体与塑像雕刻的古拙形象,皆诉说著古代埃及人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与来世的延续思维,进而具体反映到艺术创作之中。木乃伊的制作、亡者之书的撰写、彩绘图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书体与塑像雕刻的古拙形象,皆诉说着古代埃及人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与来世的延续思维,进而具体反映到艺术创作之中。 古埃及文化,虽然随著王国统治时代的告终而逐渐走入历史,然而却浸润於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渊源之一。古埃及文化,虽然随着王国统治时代的告终而逐渐走入历史,然而却浸润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渊源之一。 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1、空间背景 “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 。尼罗河全长6671公里,白尼罗河发源于维多利亚湖,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埃及境内明显分成尼罗河谷和三角洲两个部分 ,古代埃及人为这两个部分取了独特的名字,仿佛它们曾经是独立的王国,通常把这两个名字译作“上埃及”和“下埃及”,前者指尼罗河谷,后者指三角洲。上埃及本身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阿斯旺 (尼罗河在此跨越了被称为瀑布的一堵石壁)到阿斯由特为止,河谷穿行在两堵悬崖之间。另一部分是从阿斯由特到孟斐斯,尼罗河变得较宽,西部的悬崖变为低矮的急斜面。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阿斯由特以北经常被称为中埃及。 尼罗河与灌溉。夏季充沛的降雨大大丰富了尼罗河的水量,并为之带来大量富含矿物的沉渣。在19世纪中叶复杂的水力应用之前,大水足以淹没埃及河谷和三角洲,使埃及变成长长的浅湖,城镇和乡村留在矮矮的由堤道连接的岛上。洪水受阻时,水中夹带的一些泥土沉淀到地面上。10月和11月洪水退去,这些泥土仍留在原处。接着把种子撒在厚厚的湿土中,秋冬季节适宜的阳光会使它们在3月和5月成熟,其间根本不再需要灌溉。夏收之后,大地干裂,土壤曝于空气中,防止水分和盐分在土壤中过多滞留。这样就构成了古代埃及日历上的三个基本季节:阿赫特(泛滥)、佩雷特(生长)和舍毛(干旱)。 在古代埃及,没有发展水利的必要。原始资料表明古代埃及的土地管理只是初步发展。为了收租收税,政府对土地的年产量非常重视,这一点在大量的文字记载中一目了然。但同样的文献简直就不提灌溉,这意味着灌溉是政府管理之外各地自己的事情。古代埃及人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最高水位特别感兴趣,有关记载雕刻在适当的标记物上 。古代只有一种机械:沙杜夫(shaduf ),但仅限于男人浇灌庭园 。
2、时间背景 关于古代埃及的分期,古代埃及文献记载提供了历史学和年代学的现成框架,仍然被普遍承认。它其实是已失传的《埃及史》一书的摘要,此书是公元前3世纪埃及祭司曼涅托用希腊文所著。虽然传抄者在抄写中出了不少错误,但曼涅托的著作因其便于运用神庙的档案材料而比较详尽并具有权威性,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特别是他对埃及历史所做的三十个王朝或统治家族(后又加了第三十一王朝)的划分仍然构成历史的基本框架。为了简便,现代学者把曼涅托划分的王朝合并成时间跨度更大的若干单位,即如下几个阶段:(由于曼涅托的著作佚失,留存后世的一些片断难免有传抄的错误,不尽可信;再加上他虽然提到各法老或王朝统治时间的长短,却未说明确切年代,以至于后世学者势必需参考其他材料,才能重建古埃及年表。不过学者参照纸莎草纸抄本和其他文献,迄今也只能知道各王朝的大约年代,对于第20王朝以前的年代尤多为推断。因此下面的年表提供的年代只能是约数,而且学者对这些年代有很多的不同意见。)早王朝时期(或称古风时期)(第 l—2王朝)公元前 3100-一前 2686年
在古风时代以前,上埃及和下埃及分属于两个独立的政权,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埃及实现了统一。古王国(第 3—6王朝)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左塞主持兴建了第一座金字塔。这是金字塔兴建的时代。法老权力明显加强,但没有常备军。第一中间时期(第7-11王朝)公元前2181-一前1991年
当时无政府状态占了上风。贵族们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诸侯国,互相争斗着。而埃及内部盗匪的横行和沙漠各部落的入侵,使政治混乱状态进一步恶化,同时还有人民的大起义。 中王国(第11后期和12王朝)公元前 1991一前 1786年
中王国时代,贵族的权力比古王国时期要大,国王和贵族的关系有点类似西欧后来的封建关系,所以也有人把这一时期叫做埃及的封建时代。 第二中间时期(第13——17王朝)公元前1786-前1567年
这又是一个内部混乱不堪、外部敌人入侵(喜克索斯人)的时代,并持续了两百多年,始于公元前1786年,终于公元前1560年代左右。那一时代留下的文献不多,但它们看来表明,内部秩序的混乱是贵族反叛的结果。 新王国(第18-20王朝)公元前1567-一前1085年
也有人称之为帝国时期。它始自公元前1567年左右,终于公元前1085年,历经三个王朝即第十八、十九和二十王朝的统治。埃及开始向外扩张,国力达到极盛。第三中间时期(第21一24王朝)公元前1085一前712年库施人(苏丹人)/亚述人的统治(第 25王朝)公元前 712――前 656年赛特时期(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625年晚期(第27-31王朝)公元前625一前 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 公元前332年 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死去 公元前30年
几位著名法老:纳尔迈(以前被认为是美尼斯) ,统一埃及,第一位法老。左塞,第三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及古王国的创建者。金字塔的建造由他而始。阿赫莫西斯(Ahmosis) ,反对喜克索斯人 ,建立第十八王朝。埃赫那吞(Akhenaton), 实行崇拜太阳神一神教的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 ,现在许多古迹建造于这位法老统治的时候。1、宗教古埃及宗教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多神教,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变化。埃及宗教的演化经历了各个阶段:由简单的多神崇拜到现知最早的一神崇拜形式,随后又回到多神崇拜。多神崇拜太阳神称作Re“赖”, 还有关于俄赛里斯(Osiris)的敬重(有关的传说:塞托、埃西斯 、荷拉斯 。传说的宗教含义:俄赛里斯的死亡和复活象征着尼罗河在夏季时的干涸和春天时洪水的泛滥。神所具有的人类品质——俄赛里斯对其臣民慈父般的关怀,他妻子对他的忠心之情及儿子的爱——感染了普通埃及人的心;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奥西里斯的死亡和复活逐渐被看成传达了个人长生不死之可能的消息。最后,荷拉斯对塞托的胜利看来预示着善终将战胜恶。) 一神教运动 运动领导人是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他于公元前1375年左右登基,死于或者被暗杀于15年之后。他把太阳神作为唯一的信仰,称为“阿吞”。关闭了所有的寺庙,驱赶庙里的僧侣,把各处可以见到的诸神的名字铲除掉,甚至连“神”这一名词的复数形式也被取消了。他特别憎恨“阿蒙”神,这是底比斯神。法老本人的王姓阿蒙霍特普意为“阿蒙很惬意”,其中含有阿蒙神的名字,因此,他改名为埃赫那吞(Ikhnaton),意为“有益于阿吞”。把都城从底比斯迁往一座新建的城市,这座城市命名为“阿吞的地平线”,该城现在称作阿玛纳(Amarna)。 宗教的第二个特点埃及的宗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生后生活的重视。古代埃及人他们相信有可能存在另一次生命,但有三个条件:尸体不化为尘土;尸体被安放在无法摧毁的坟墓中;能够保证向死者提供祭品。(木乃伊、墓葬、阴庙、对死后审判的恐惧) 宗教的第三个特点古埃及宗教的第三个特点是宗教信仰还常常搀杂着一些巫术的成份。埃及人生病后也求医看病,但当时的医药是很原始的,还和巫术混杂在一起。巫术还被用来祛除日常的危险。魔法不仅能回应人间诸事,对阴间也有效。
2、文字、文学和绘画 文字: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符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意符,这些符号的意思就是它所画的东西。第二类是表音符,这一些符号所画的具有语音上的价值,遵循的是画谜的原则,(就如一只杯子,表示音节“bei”一样)。这些符号可以表示一个,二个或三个辅音,埃及文字从来不写元音。最后一类符号称为限定符,它们不发音,而是表示它们前面的这个词属于那一类词:比如,密封的纸莎草纸表示词义是抽象的。还有表示男女的,表示单数和复数的等等。象形文字系统由这三类符号组合而成。 象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文学具有可读性的是一些短篇的散文故事。主要的有中王国时代较早的散文故事《船舶遇难的水手的故事》;叙事的故事以《一个能说善辩的农民的故事》为代表,保存在中王国时代的4张纸草抄本上;中王国时代散文故事的最杰出的作品是《辛努亥(Sinuhe)的故事》;还有一些是训戒式的和教谕式的作品,重要的有《聂非尔提预言》和《伊普味尔陈辞》。绘画古埃及的绘画很有特点 :比例不匀称,在埃及的绘画中,人像的比例取决于他们的等级关系,而不是他们的实际大小; 没有透视法,比如水平的水池被画得如同竖起来一般,垂直于一边。相反的,树是垂直的,却被画成躺倒在地。尤其是这些树都是同样大小的,不论它们是在前景还是在远景。在埃及的绘画中,同类物体的大小总是一样的,不论它们的位置与观察者相距的远近。 。埃及绘画艺术不是“现实主义”的。因为它不寻求真实再现一位特殊观察者在确切的地点所看到的世界物体。它情愿通过特殊的角度来表现它们,以它们的大小比例来暗示物体与人物的等级地位。换言之,埃及绘画艺术是“再造”世界。
3、建筑艺术建筑,通常包括民宅、宫廷、堡垒、庙宇和陵墓等。但是,由于埃及人的重视来世的思想意识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保存下来的伟大建筑物主要是陵墓和庙宇,而民宅和王宫通常采用劣质的泥砖建造,因而难以保存下来。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建筑遗迹和遗物是陵墓。(一)陵墓建筑 古埃及人把陵墓称为“麦尔”(mr),其象形文字是用一个台座上的三角形图来表示的,意为国王及其父太阳神升天的地方。现代西方人的用语庇拉米德(Pyramid,Pyramide),来源于古希腊文庇拉米斯(Pyramis),意为“小麦饼”,因为,古希腊人来到埃及看到金字塔,联想到他们吃的三角形的小麦饼,因而以此命名之。 金字塔经历了阶梯金字塔和标准金字塔二个发展阶段。(阶梯金字塔起源于马斯塔巴墓 ;阶梯金字塔的典型是由第 3王朝的建筑师伊姆霍太普( Imhotep)为其君主左塞王(Djoser)建造的。 埃及最为著名的金字塔是吉萨三大金字塔。 塔身最高的那座叫做胡夫金字塔(希腊人也称为齐奥普斯金字塔),另有:哈夫拉的金字塔(斯芬克司) , 迈塞里诺斯金字塔。到了新王国时代,“帝王谷”的岩窟墓 代替了金字塔(图坦哈蒙墓 )。 (二)寺庙建筑及其不同类型 神庙被看作为神的“地面”上的宗教建筑物,或称“神之家”。神庙与陵墓同样也是“永恒之家”,需要长久保存下来。由于神庙是人们“为了信仰”而建筑的,因此,在信仰的神殿中安置神像,以供人们祭拜,并由僧侣主持仪式,直接与神接触。(卢克索和卡纳克神庙 、岩窟庙 ) 。 第二类寺庙为葬祭庙。葬祭庙,无论在结构或在庙内举行的仪式上与神庙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葬祭庙最初本是金字塔的附属建筑物,在国王木乃伊安葬时建筑,以后每年都要到此祭把国王。 (哈特舍普苏特的葬祭庙 ) (三)雕塑和雕刻 埃及的雕刻和绘画主要是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而存在的。人物雕像的表现手法,一般都是采用“正面律”的原则。不论雕塑的人物直立或端坐,其头部和躯体必须保持垂直。面部、双肩和胸部则正面展示。 埃及雕像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雕像着以不同的颜色:头发、胡须和眼圈涂以黑色,衣服为白色。男性的肤色通常是棕色,而女性为浅黄色或肉皮色。 人物雕像几乎都很刻板,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或者固定在身体两侧,双目正视前方。雕像面部通常略带微笑,别的则没有任何表情。但在埃赫那吞时期,艺术表现力有了改变(图坦卡蒙 ,涅菲尔提蒂 )。对下层人民的雕塑也有不同的风格 。
4、科技成就 在天文学领域,埃及人的最大成就是找到了避免太阴历不准确的缺陷的方法。 在医学领域,古代埃及人在医学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认为疾病是自然因素而不是超自然因素造成的,因而医师可以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并对症下药。 在数学领域,埃及人在测量方法方面成就卓著。举例来说,他们最早把圆分成360度,首先注意到所有圆的圆周率(即现在所说的。)都是一样的。此外,他们还发明了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及金字塔、圆柱体和半球的体积的方法。
5、社会与日常生活 (一)法老。 "法老"是人们对统治埃及国王的称呼。在埃及语中,它的原意是"大房子",指的是王宫,然后演进为住在里面的那个人。实际上,国王另有完整的称号,或称作"五名合称",有五个名字组成:它们是"荷拉斯"、"两主宰"、"金荷拉斯"、"南北王"与"赖神之子"。法老是一国之主,他统领政治,依赖他的首席大臣,即首相颁布法令。首相向他汇报情况,并将他的决定转达给行政机构。法老是一军之帅,他在战斗中指挥军队。有关战事的记录表明,他参加战斗是决定性的。法老是宗教首领,理论上由他来完成敬神的仪式。但由于这样的仪式每天都得在埃及所有的寺庙里举行,他就将他的权利交由僧侣们代为行使。然而重大的宗教仪式,他还是亲自主持,同时由他决定神庙的建设与修复。(二)社会阶层。在埃及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居民被分为五个阶层:王族;祭司;贵族;包括书记员、商人、工匠和富裕农民在内的中等阶级;以及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夫。在新王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个第六阶层,即职业土兵,他们的地位紧随贵族之后。另外,由于这一时期俘虏了成千名奴隶,他们一度构成第七阶层。 (三)家庭。尽管一夫多妻是得到允许的,但社会的基本单位通常仍是一夫一妻制家庭 。女子在家庭中拥有惊人的权利。在法律上,她与丈夫是平等的,拥有"家之女主人"之称(埃及语中以"成家"来意指结婚)。妇女既可拥有财产,也可继承财产,而且可以经商。此外,埃及人还允许妇女继承王位:第十二王朝时有女王索贝克诺芙鲁,第十八王朝时有女王哈脱舍普苏特。 (四)经济活动。埃及的经济制度主要以农业 为基础,农业种类繁多,高度发达,田地生产优良的小麦、大麦、稷、蔬菜、水果(无花果、葡萄、石榴等)、亚麻和棉花。在畜牧业方面,埃及不养鸡不养骆驼,饲养的家畜和家禽有:牛、羊、驴、鹅、鸭、鸽子、鹌鹑等。也有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五)衣食住行:饮食:面包与啤酒是基础食品。服饰: 缠腰布是男性的主要服饰,人们已知的缠腰布式样有:光亮的、有褶的、前交叉的、上端塞入腰带的、三角前襟的、灯笼般鼓起的、双重的、长至膝盖以下有如围裙的等等,等等。妇女们穿著紧裹身子的裙子,长及脚踝部,上部齐胸,一二条背带将之吊牢。埃及人懂得享乐,爱好打扮,也有许多业余的消遣活动,从下面的一些物品中我们就可知一斑(脂粉盒 、埃及象棋 、音乐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6-29
展开全部
  古埃及服装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在尼罗河流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 胡夫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多雨。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嘲笑三步颠
2017-06-29 · TA获得超过6.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1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2552万
展开全部
一、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他们差不多有1000年的时间一直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在此期间,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埃及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因而能使其文明在持续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
二、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其辉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赞叹不已.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
三、法老对国家经济的严格控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