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有:三峡与朱元书小石潭记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稍微详细点,要有字词的解释(能同语文书上一样做好),有资料的朋友共享一下谢谢啦...
文言文有:三峡 与朱元书 小石潭记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满井游记 湖心亭看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翻译稍微详细点,要有字词的解释(能同语文书上一样做好),有资料的朋友共享一下 谢谢啦!
展开
2013-06-29
展开全部
三峡: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任意让船往东往西漂流。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绿,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得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爱唱歌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像老鹰一样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的秀美是古代文人雅士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快 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没有能欣赏它的奇妙之处的人了.
注释: (1)[交辉]交相辉映。
(2)[颓]坠落。
(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
(4)[康乐]指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
(5)[与]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遂:于是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遂至:于是就到。
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雅致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耳:罢了
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井水清澈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江水都呈青绿色绿,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得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清响;爱唱歌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像老鹰一样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小石潭记: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答谢中书书》译文: 山川的秀美是古代文人雅士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青,黄,黑,白,赤,五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太阳快 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实在是人间的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没有能欣赏它的奇妙之处的人了.
注释: (1)[交辉]交相辉映。
(2)[颓]坠落。
(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
(4)[康乐]指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
(5)[与]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子里,像水一样空灵澄澈,水中藻和荇交错相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遂:于是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遂至:于是就到。
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雅致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耳:罢了
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经常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井水清澈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好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过脸刚刚梳好环形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2013-06-29
展开全部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请,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连接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③之仙都。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歇:停止,消散。②颓:落,落下。③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④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试译]: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背景材料:
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20岁以前被萧道成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492),辞官归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梁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位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死后谥“贞白先生”。他长于描绘山水,作品有明朝张薄辑《陶隐居集》。
陶弘景生活的南朝,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出现了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辞藻华丽并声律求工的骈文。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不用典、不雕琢,清新隽永,朴素自然地抒发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文化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回请,回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连接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①,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②,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③之仙都。自康乐④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①歇:停止,消散。②颓:落,落下。③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④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试译]:
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但从谢灵运后,已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妙水的人了。
背景材料:
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20岁以前被萧道成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492),辞官归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梁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位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死后谥“贞白先生”。他长于描绘山水,作品有明朝张薄辑《陶隐居集》。
陶弘景生活的南朝,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出现了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辞藻华丽并声律求工的骈文。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不用典、不雕琢,清新隽永,朴素自然地抒发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文化小常识: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生机盎然。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29
展开全部
我们老师8上时只讲了湖心亭看雪
注释:1.本文选自《 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定:止,停。
4.挐:通“桡”,撑船,一作“拏”。
5.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7.一白:全白。
8.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9.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0.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喃:象声词。
14.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5.更:还。
16.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17.痕:痕迹
18.俱:都
19.而已:罢了
20.强饮:尽力地喝;强:竭力、尽力。
21.姓氏:哪里人
22.强:竭力、尽力。
网上找的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过后),湖中游人和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云朵,远山和湖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两三粒的人影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酒在酒炉中烧得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这湖中哪里还能找到像您这样(闲情逸致)的人呢?”(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地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我)下船时,船夫低声念叨:“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注释:1.本文选自《 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定:止,停。
4.挐:通“桡”,撑船,一作“拏”。
5.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7.一白:全白。
8.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9.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0.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喃:象声词。
14.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5.更:还。
16.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17.痕:痕迹
18.俱:都
19.而已:罢了
20.强饮:尽力地喝;强:竭力、尽力。
21.姓氏:哪里人
22.强:竭力、尽力。
网上找的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边。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过后),湖中游人和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云朵,远山和湖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两三粒的人影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烧着酒,酒在酒炉中烧得沸腾。(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这湖中哪里还能找到像您这样(闲情逸致)的人呢?”(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地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我)下船时,船夫低声念叨:“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29
展开全部
由于 您的答案包含政治、敏感词汇,请修改!所以我发网址给你吧原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4173660.html?si=1 解释与翻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3273614.html?si=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0415102.html?si=7 希望可以帮到LZ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6-29
展开全部
去书店逛逛,买本参考书,应该有合适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