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学的定义
当前主要划分为京师学派(代表人物柴宇球,李炳彦,代表机构孙子兵法研究会),夏津学派(创始人范广厚,机构为神洲谋略研究会),珠江学派(代表人物余明阳,沈青,机构有中国策划研究院等)。谋略学,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功利性,虽非当今显学,但为社会各界所重。
谋略学著作:
《谋略论》作者:柴宇球,军事科学出版社。《谋略论》作为一部谋略规律学,从谋略的基础理论研究入手,通过对谋略渊源的发掘,对历史的纵向分析,对社会各行业的纵向分析和人类各阶层的分析,站在宏观角度、从整体着眼,洞悉谋略的机理、结构、方式、原则和谋略的创造等基本问题,探讨谋略学与战略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他是谋略研究的入门基础理论。
最初的谋略来自于兵书记载,谋略学的研究也是源于兵家。《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三十六计》、《六韬》、《三略》、《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谋略。如《三十六》之“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孙子兵法》之“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六韬》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吴起兵法》之“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等微言大略,不胜枚举。古人之谋略虽好,但较深奥,于今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少有人有时间去揣摩、有耐心去领悟。而今天谋略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是一门重要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谋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所以有必要在对前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更通俗、更准确、更系统地表述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