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停顿的标点符号是什么?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示语气的停顿,不可放在一行之首或开头。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例如: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像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扩展资料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还收了“()”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
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