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和S都是手性分子的命名规则。
具体命名法如下:
当连接到中心碳原子上的a、b、c、d是不同基团时,分子是手性的。
假设分子中四个取代基按CIP顺序规则以a>b>c>d顺序排列,如果将最小d基团置于离观察者最远的位置,按a-b-c的先后顺序观察其他三个基团,观察到a→b→c是顺时针方向,则这个碳中心的构型被定义为R(拉丁文rectus);否则就认定为S(拉丁文sinister)。
如果将R-S系统命名比喻为驾驶汽车的方向盘就很形象,也就容易理解了。以这个规则来观察乳酸、丙氨酸、甘油醛,不难看出它们的绝对构型可认定如下:D型的甘油醛和乳酸为R构型,天然的氨基酸如丙氨酸则是S构型。
扩展资料:
手性分 子R/S构 型 的 命 名 方 法,由Cahn - In - gold -Prelong提出,故简称CIP法。因该法较D/L法具有显著的优点,故一经刊出,便很快得到广泛采用,并于1970年由IUPAC正式推荐使用。
用CIP法命名手性分子的R/S构型时,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定出手性元素———手性中心,手性轴和手性面等———上所连四个基团的大小顺序,然后通过分子模型 ( 或想像) 所建立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分子形象,根据CIP法的规则判定为R或S构型。
虽说用模型组建起分子后加以命名是件容易的事,但模型不可能常在手边; 若运用想像,又很容易出错,特别是对结构较复杂的化合物更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S系统命名法
2020-07-03 广告
推荐于2017-11-25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