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对同性恋是什么看法?
3个回答
2013-07-01
展开全部
异性相吸、同性相斥,本是自然规律,然而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之中却有那么一群人--同性恋者,他们的情爱发生了错位。
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称为同性恋,多见于未婚青少年,尤其是男性。西方国家多于东方国家。有人调查,男性中有1%一2%的人是同性恋,照此推算,我国12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会相当惊人。
同性恋双方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者才是真正的性变态,他们在心理和体质上有较多的异性特征,甚至父母把他(她)错生性别。故称为素质性同性恋者,对这类患者矫治比较困难。而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者身心方面较为健康,他们参与同性恋活动只是出于暂时的感情联系或性欲较强所致。同性恋并非精神病,有些人智力超群,对音乐和艺术饶有兴趣,可在政治与法律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当面临社会压力和同性恋关系不能维持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反应,甚至消极自杀。
多数同性恋有肉体接触,少数人可无肉体接触,纯粹为精神恋爱。女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比较固定,男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易变。同性恋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身份仍和各自性别相称,偶有男同性恋者从事女性爱好的职业和业余嗜好。部分同性恋者兼有异性关系并结婚生育。但与异性相处不和,缺少家庭乐趣。
不同社会文化对同性恋的看法差别甚大,从相安无事到深恶痛绝。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的存在相当广泛,古埃及人曾把喜好男色看得很正常,古希腊人特别推祟同性恋,认为它与武德有关,是和理智、审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在中国史书中早有同性恋的有关典故,文学作品中描写同性恋的也不少。
导致同性恋的确切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有研究者认为与遗传有关,1996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宣称科学家发现了同性恋基因!也有学者认为胚胎发育期,由于母体分泌雌、雄激素的不同而对胎儿产生影响。还有人强调心理与社会双重因素,认为在 2-3岁幼儿期,是人的性意识和性识别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家长引导不当,幼儿就会产生性认同错位。
另有研究人员曾调查访问63位女同性恋者及138位男同性恋者, 结果发现受访者的同性恋意识的萌芽年龄平均在14岁(女性)及13岁(男性), 上述的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一般女性的平均性成熟年龄比男性要早两年, 然而男同性恋者的同性恋意识却比女同性恋者早上一年左右。
一般人对同性恋者常有的误解:
1.在内心深处, 男同性恋者想要成为女性:根据研究, 80% 的换装症者 (打扮成异性 )是异性恋者, 只有10%至20%的男同性恋者会打扮成女性模样( 像电影乱世浮生中的男配角 )。而女同性恋者更鲜少有人会在外表或举止上像个男人婆一样, 大部份的女同性恋者均很女性化。
2.同性恋者憎恨异性,这是佛洛依德式的思维,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 大部份的同性恋者满意自己的性别,也不排斥异性,他们只是宁可与同性维持性或情爱关系。
3.同性恋的关系中,总有一人扮演丈夫, 一人扮演妻子,虽然有些同性恋者在其所建立的关系中会有 "夫" 与 "妻" 的角色安排, 但大部份的同性恋关系中并没有此种角色的分派。
4.同性恋者老来难免孤独, 生活惨淡:害怕老来寂寞并非是同性恋者的专利,许多异性恋者, 甚至子孙满堂者也有类似的恐惧。确实有不少同性恋者本身也抱持有 "同性恋圈子是属於年轻人的世界" 这个刻板化印象,不过有为数众多的同性恋者不同意这个看法,有研究还指出,已被亲人隔绝的老年男同性恋者比其异性恋者的相比,更适应良好。
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称为同性恋,多见于未婚青少年,尤其是男性。西方国家多于东方国家。有人调查,男性中有1%一2%的人是同性恋,照此推算,我国12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会相当惊人。
同性恋双方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者才是真正的性变态,他们在心理和体质上有较多的异性特征,甚至父母把他(她)错生性别。故称为素质性同性恋者,对这类患者矫治比较困难。而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者身心方面较为健康,他们参与同性恋活动只是出于暂时的感情联系或性欲较强所致。同性恋并非精神病,有些人智力超群,对音乐和艺术饶有兴趣,可在政治与法律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当面临社会压力和同性恋关系不能维持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反应,甚至消极自杀。
多数同性恋有肉体接触,少数人可无肉体接触,纯粹为精神恋爱。女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比较固定,男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易变。同性恋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身份仍和各自性别相称,偶有男同性恋者从事女性爱好的职业和业余嗜好。部分同性恋者兼有异性关系并结婚生育。但与异性相处不和,缺少家庭乐趣。
不同社会文化对同性恋的看法差别甚大,从相安无事到深恶痛绝。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的存在相当广泛,古埃及人曾把喜好男色看得很正常,古希腊人特别推祟同性恋,认为它与武德有关,是和理智、审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在中国史书中早有同性恋的有关典故,文学作品中描写同性恋的也不少。
导致同性恋的确切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有研究者认为与遗传有关,1996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宣称科学家发现了同性恋基因!也有学者认为胚胎发育期,由于母体分泌雌、雄激素的不同而对胎儿产生影响。还有人强调心理与社会双重因素,认为在 2-3岁幼儿期,是人的性意识和性识别的关键期,如果此时家长引导不当,幼儿就会产生性认同错位。
另有研究人员曾调查访问63位女同性恋者及138位男同性恋者, 结果发现受访者的同性恋意识的萌芽年龄平均在14岁(女性)及13岁(男性), 上述的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一般女性的平均性成熟年龄比男性要早两年, 然而男同性恋者的同性恋意识却比女同性恋者早上一年左右。
一般人对同性恋者常有的误解:
1.在内心深处, 男同性恋者想要成为女性:根据研究, 80% 的换装症者 (打扮成异性 )是异性恋者, 只有10%至20%的男同性恋者会打扮成女性模样( 像电影乱世浮生中的男配角 )。而女同性恋者更鲜少有人会在外表或举止上像个男人婆一样, 大部份的女同性恋者均很女性化。
2.同性恋者憎恨异性,这是佛洛依德式的思维,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 大部份的同性恋者满意自己的性别,也不排斥异性,他们只是宁可与同性维持性或情爱关系。
3.同性恋的关系中,总有一人扮演丈夫, 一人扮演妻子,虽然有些同性恋者在其所建立的关系中会有 "夫" 与 "妻" 的角色安排, 但大部份的同性恋关系中并没有此种角色的分派。
4.同性恋者老来难免孤独, 生活惨淡:害怕老来寂寞并非是同性恋者的专利,许多异性恋者, 甚至子孙满堂者也有类似的恐惧。确实有不少同性恋者本身也抱持有 "同性恋圈子是属於年轻人的世界" 这个刻板化印象,不过有为数众多的同性恋者不同意这个看法,有研究还指出,已被亲人隔绝的老年男同性恋者比其异性恋者的相比,更适应良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