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七尺男儿指多高?
一、“七尺男儿”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秦汉时期一尺约为23到24厘米,约为现在的161-168厘米。
二、史料佐证
东汉班固《汉书》中提到“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胡须。
同时《汉书》还提到“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意思是说,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带红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视周围。
由这里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都高于古代的七尺男儿,身高在汉代比较突出,约为171厘米和176厘米作用。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一些长度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
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此外,仞是量深度的实用单位,并且单独构成一个系统。
仞与尺的比例关系,一向没有明确的定数,说一仞为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的都有,一般认为是八尺。
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长度的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
《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十退位的分、厘、毫、秒、忽成为算术上专用的小数名称和长度小单位名称。到了宋代,把秒改为丝。清末时把长度小单位定到毫位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古代每个朝代尺的长度都不一样,所以“七尺男儿”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古代一尺长度: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现在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推荐于2017-06-04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七尺男儿就是指当时来说比较高,比较魁梧的人。这个词应该出于三国时期,那么大概是170cm左右吧,当时来说的确很高了!
商代一丈十尺
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可能就出现了,古文献有“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其长度都是各不相同的。
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