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特点
王羲之圣教序特点是字数多,字体多,变化多。
1、字数多
全碑共 1900 余字,字字精雅飘逸,款款相映成趣,可供学习和临墓的余地很宽。
2、字体多
全碑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其间,大胆地搭配、组合、集成,动静结合,挥洒自如,对后世书法尤其是当代书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变化多
一是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二是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歆正相依,灵动多姿;三是重复的字、偏旁部首无不体现变化翻新。据载,怀仁书法欣赏为收集《圣教序》上的碑字,用时长达 18 年之久,可见其用心之良苦。
《圣教序》的来源: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贞观二十二年(公元 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作记,此序和记。
与太宗御、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
学此帖,最大的好处是解决字形,而最大的障碍在于字和字之间的连贯和行气的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