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影响着科学学习的质量。从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的学习兴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
科学探究学习并不是专门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不分性别的。然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如果只在一个层次上让同学们参加没有差别的科学探究学习的话,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逐渐因为脑力不支而打退堂鼓,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对这些他已经熟悉了的活动感兴趣,所以也会选择退出。比较困难但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体验科学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在科学探究学习方面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他们更加害怕的不是受到教师的批评,而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冷落而孤独无助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
探究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对探究产生兴趣,如在教学《热气球》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分组制作一个热气球。当第一次试飞时,许多小组因材料不当没有成功,这时我鼓励大家分析原因,并作进一步的改进。当一只只热气球飞上天时,同学们欢呼着、相互传达着彼此成功的经验。皮时也让没成功的小组在听取别人意见后,迅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取得了成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根据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地去探求其中的奥秘。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老师做几个实验,学生不约而同就发出疑问,为什么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为什么同一朵花把茎插入不同颜色的水里,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水会喷射出来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3、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例如认识物体的教学常用猜谜游戏入题激趣;在分类教学中常用扮演角色找朋友的方法,使课堂充满情趣;高年级则配上顺口、易记的台词,使知识融入生动的表演之中。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的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求;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例如在教学《磁铁》这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养蚕》一课,教师可根据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养蚕,了解春蚕一生的变化,借此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技能和长期观察的科学态度。春蚕成长的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孩子们一定会对小生命的神奇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6、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好奇心是探究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学生保持探究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弹性》一课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气球,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如:气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又会复原?为什么有的气球弹性好?有的气球弹性差?带着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们探究兴趣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了当前教学的主流,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运用。在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所产生的效应远远大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合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它能使学生为小组成功而欢呼,为小组失败而努力想方设法使之成功为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例如在《物体的运动》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组对篮球、陀螺、自行车、风车等物体进行研究:怎样让这些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这样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兴味盎然,各自都在努力想办法,并在一起讨论、交流,最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到各自满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