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物理学来说大黄蜂都不能飞为什么大黄蜂可以飞

匿名用户
2013-07-03
展开全部
国外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依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大黄蜂是不可以飞起来的,但它“相信”自己能飞,于是乎就飞起来了。据说在国外大黄蜂成了励志的榜样,一家公司的经理还感动得把大黄蜂定为自己企业的徽标。

  这个故事的寓意大抵是鼓励人们要自信要有志气要敢于尝试等等。但我今天不是要谈励志,让我奇怪的是大黄蜂怎么会不能飞呢?如果依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大黄蜂不能飞,却能凭“相信”的力量飞起来,这也太唯心了吧?难道它们都会轻功或者筋斗云?

  后来有科学家来给大黄蜂“平反”了。确实有人用空气动力学的公式推算过,认为大黄蜂飞不起来,因为它的翅膀的面积太小,产生的上升力不够。但这位仁兄是按照飞机的假定条件,即翅膀静止不动进行推算的,但是昆虫的飞行方式(当然)不同于飞机,它们的翅膀是不断拍打的,效率要高得多,能够用相对小面积的翅膀飞起来。也就是说依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大黄蜂是可以飞的。这个小故事表面上十分科学,但究其本质,并不符合科学。

  这种与科学“貌合神离”的内容,可以在很多种文学作品中找到:包括一本正经讲道理的故事,以情动人的小故事,寓言故事,传奇故事,甚至一些小说(主要是动物文学)中也有这样的内容,而且相当不少,你随便翻翻手头的报纸杂志,总可以找到一大堆。

  如《格言》上曾经登载过的一个小故事《永不放弃》,讲的是一个独腿弃婴被藏羚收养长到16岁,竟能用双臂和独腿支撑,“三足鼎立”如藏羚般腾跃飞奔。且不说凭借独腿和人类经过长期进化早已失去行走能力的手能否“飞奔”,藏羚的食物(草)根本不能给人的消化系统供给营养,“藏羚人”总不能长到16岁还吃奶吧。再比如一个被多家杂志及报纸转载过,已经不知道原本出处的故事,讲一只壁虎被修房子的钉子钉住了尾巴,连续十年都有同类为它送食,让它免于饿死。且不说壁虎如果真被钉住,可以挣断尾巴逃走,然后再长出一条新的来(参见语文课本上的《小壁虎借尾巴》),嫩弱的壁虎尾巴居然能禁住一根硕大铁钉从中穿过,而不被生生砸断,就已经是奇迹了。

  文学作品不是科学论文,它允许虚构和夸张,甚至离不开虚构和夸张。但是这种虚构和夸张,应该是不会被读者信以为真的,否则就会造成误导。不会有人看到“白发三千丈”就想给诗仙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我们读到《野性的呼唤》中雪橇狗巴克独自面对印地安人部落和狼群时,我们也不忘加上一句:杰克·伦敦是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家。

  与“耳朵认字”之类的科学骗局比起来,“大黄蜂”之流的故事,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误导毕竟是误导,毋庸置疑,科学是最真实的东西,是最容不得虚假的,如果不在乎这一点,让读者把并不符合科学事实的东西,当作科学来相信,那不是“忽悠”人吗?

  那些在科普方面造诣很高的人,也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更加看不惯读者相信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往往要严肃地加以纠正,即使那些内容是来自经典文学作品的也不例外。法布尔就在他的《昆虫记》里,给被伊索寓言“污蔑”为“好吃懒做”的蝉平了反;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茨的经典科普书籍《所罗门王的指环》,也用了不少篇幅来澄清人们对动物的一些常见误解;以“学界打假”而闻名的方舟子,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解释北极旅鼠其实是不会跳海自杀的。

  在写动物故事,以及其他涉及科学知识的东西之前,如果你不想误导读者,最好先想一想以下三个问题:一、你写的东西读者会不会信以为真?二、以你掌握的知识,能不能在科学知识正确的前提下写出这个东西?三、你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可靠?

  如果你要写的东西是个浪漫主义的故事,或者干脆就是天方夜谭,读者不会信以为真,那你就撒开了虚构。但是,如果你写的东西可能被读者相信,甚至当作科普读物来看,那你就最好老老实实地,依靠你所有的知识来写,让读者能从中获得真正的知识,或者至少不会把你臆想出来的事情当成是真的。
匿名用户
2013-07-03
展开全部
因为它认为自己可以飞,所以就飞起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03
展开全部
为了生存..自然界有很多东西都是现有科技无法解释的..这个就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