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南极?
5个回答
2013-07-04
展开全部
从1984年我国首次组织南极考察开始,我国每年都要派出大批科考队员前往南极进行度夏及越冬科考。南极距离我国有上万公里的直线距离,为什么我们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前往这个被万年冰雪覆盖的大陆呢?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博士,听他详细分析了南极科考的重大意义。同时记者获悉,2007——2008年度的国际极地年科学计划中,一项由我国科考队穿越南北两极进行环球考察的宏伟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南极科考意义重大
我们为什么要去南极?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杨惠根博士立即露出了并不多见的激动表情。“根据《世界南极矿物资源管理条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而目前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蕴藏丰富资源,又没有被开发的净土。因此,高举科考大旗,在南极站住脚,扎下根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杨博士说,目前世界各国竞争最激烈的三块资源宝地分别是:海底、月球和南极。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可以说,丧失了在南极的科考基地,就丧失了21世纪后半叶到22世纪的资源发展空间。”杨博士总结说。
杨博士告诉记者,现有的勘探资料显示,除了世界最丰富的陨石资源外,南极还是人类最后的淡水库、储量最丰富的镍铁矿山、最大的磷虾蛋白库等等,除此之外南极的物理学天文学观测意义也非常重要。他举近年全球广泛关注的臭氧层空洞为例,这种关系到全世界人类未来生活的地球巨变就发生在南极上空。如果不在南极设立考察站并进行常年观测,就很难预测臭氧空洞及其带来地磁变化会给我国气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20年科考史中国南极发言权越来越大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虽然对南极的科考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在20年的迅猛发展中,我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声音已经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杨博士表示。他同时列举了近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事业中取得的几大成就:
第一,成功在格罗夫山内部回收陨石4480块,成为世界陨石第三大国。
第二,在爱默里冰架成功钻取了世界唯一一块高质量的冰架冰芯。
第三,观测到了深度超过3000米的冰原地貌,并找到了深冰芯的挖掘地点,成功恢复了100万年前的地球气候记录。
杨博士说,南极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国家财政的持续投入。南极科考开始以来,我国的南极科考经费已经从每年2000万增加到了5000万元,今年可能追加到6000万元。目前我国在已经建立并巩固了长城、中山两大考察站的基础上,正准备在内陆建设新的常备考察基地和短期度夏营地。“我们即将完成从极地考察大国到强国的转化。”杨博士自豪地表示。
-前路并不平坦:科考体制经费均面临困难
虽然20年科考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是曾经多次前往南北极考察的杨惠根认为,目前我国的科考体制和经费还面临一些不得不解决的困难。
杨博士认为,目前我国的极地考察缺乏有效规划和长期国家政策。“很多极地考察发达国家的南极政策每年以白皮书形式公布,但我们的考察人员编制和预算都是每年变更、临时制订的。这使得极地考察作为一项国家事业的定位并不明确。”
另一个问题是经费的缺乏,虽然年考察经费已经达到5000万元,但是美国每年的经费预算是5——6亿美元,差距之大一时难以弥补。经费短缺的同时,在使用经费的问题上还存在重后勤,轻考察的误区,年经费中用于常年研究观测等科学活动的不足10%。杨博士以22次南极科考为例,仅在香港雪龙船加油一项开支就达到了80万美元,大量资金投入后勤保障带来的是一线设备的落后。“搞南极建设只靠精神是行不通的,必须拥有强大先进的硬件。”对于杨博士的意见,22次科考队领队魏文良也表示赞同。
杨博士说,在资金不足的现状下,极地人才流失越发严重,科考前沿活跃院士级科学家越来越少,不少极地科考项目负责人只好利用其他项目的资金投入南极事业,这使得长期稳定的南极科学观测很难实现。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确定极地考察的常规编制和资金投入,并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
-南极科考意义重大
我们为什么要去南极?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杨惠根博士立即露出了并不多见的激动表情。“根据《世界南极矿物资源管理条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的资源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而目前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蕴藏丰富资源,又没有被开发的净土。因此,高举科考大旗,在南极站住脚,扎下根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杨博士说,目前世界各国竞争最激烈的三块资源宝地分别是:海底、月球和南极。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可以说,丧失了在南极的科考基地,就丧失了21世纪后半叶到22世纪的资源发展空间。”杨博士总结说。
杨博士告诉记者,现有的勘探资料显示,除了世界最丰富的陨石资源外,南极还是人类最后的淡水库、储量最丰富的镍铁矿山、最大的磷虾蛋白库等等,除此之外南极的物理学天文学观测意义也非常重要。他举近年全球广泛关注的臭氧层空洞为例,这种关系到全世界人类未来生活的地球巨变就发生在南极上空。如果不在南极设立考察站并进行常年观测,就很难预测臭氧空洞及其带来地磁变化会给我国气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20年科考史中国南极发言权越来越大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虽然对南极的科考开发起步较晚,但是在20年的迅猛发展中,我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声音已经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杨博士表示。他同时列举了近年来我国在南极科考事业中取得的几大成就:
第一,成功在格罗夫山内部回收陨石4480块,成为世界陨石第三大国。
第二,在爱默里冰架成功钻取了世界唯一一块高质量的冰架冰芯。
第三,观测到了深度超过3000米的冰原地貌,并找到了深冰芯的挖掘地点,成功恢复了100万年前的地球气候记录。
杨博士说,南极事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国家财政的持续投入。南极科考开始以来,我国的南极科考经费已经从每年2000万增加到了5000万元,今年可能追加到6000万元。目前我国在已经建立并巩固了长城、中山两大考察站的基础上,正准备在内陆建设新的常备考察基地和短期度夏营地。“我们即将完成从极地考察大国到强国的转化。”杨博士自豪地表示。
-前路并不平坦:科考体制经费均面临困难
虽然20年科考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是曾经多次前往南北极考察的杨惠根认为,目前我国的科考体制和经费还面临一些不得不解决的困难。
杨博士认为,目前我国的极地考察缺乏有效规划和长期国家政策。“很多极地考察发达国家的南极政策每年以白皮书形式公布,但我们的考察人员编制和预算都是每年变更、临时制订的。这使得极地考察作为一项国家事业的定位并不明确。”
另一个问题是经费的缺乏,虽然年考察经费已经达到5000万元,但是美国每年的经费预算是5——6亿美元,差距之大一时难以弥补。经费短缺的同时,在使用经费的问题上还存在重后勤,轻考察的误区,年经费中用于常年研究观测等科学活动的不足10%。杨博士以22次南极科考为例,仅在香港雪龙船加油一项开支就达到了80万美元,大量资金投入后勤保障带来的是一线设备的落后。“搞南极建设只靠精神是行不通的,必须拥有强大先进的硬件。”对于杨博士的意见,22次科考队领队魏文良也表示赞同。
杨博士说,在资金不足的现状下,极地人才流失越发严重,科考前沿活跃院士级科学家越来越少,不少极地科考项目负责人只好利用其他项目的资金投入南极事业,这使得长期稳定的南极科学观测很难实现。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确定极地考察的常规编制和资金投入,并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
展开全部
1.她是地球上最后的处女地,需要人类来探索,也意味着人类探索的一种极限。
2.她是资源能源蕴藏的宝库,已经探明煤、天然气、铁、石油等资源储量可观,还有人类正在研究的可燃冰,更是储量可观。
3.为了科学研究,她可以提供很多科研的洁净场所,很多数据,比如大气变化,地壳变动,地球温度变化等等基础背景值,都蕴藏在不同的冰层里。
4.某些国家是为了将来的利益分配,现在的北极就是很好的例子,为了资源,国家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可避免,所以积极的考察研究也是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自己勘探开发资源埋下伏笔。
2.她是资源能源蕴藏的宝库,已经探明煤、天然气、铁、石油等资源储量可观,还有人类正在研究的可燃冰,更是储量可观。
3.为了科学研究,她可以提供很多科研的洁净场所,很多数据,比如大气变化,地壳变动,地球温度变化等等基础背景值,都蕴藏在不同的冰层里。
4.某些国家是为了将来的利益分配,现在的北极就是很好的例子,为了资源,国家之间的明争暗斗不可避免,所以积极的考察研究也是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自己勘探开发资源埋下伏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人类探索南极的主要目的,今天终于知道了,说出来怕你不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04
展开全部
恐龙化石!冰层底下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最值得探索的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8-03-22
展开全部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南极是位於地球一偶的孤僻独立的白色大陆,与我们生活的绿色世界隔著千山万水,似乎没有必要开展全球合作式的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其实不然,人类经过20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随著对南极考察的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南极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对极地迷恋,想揭开南极和北极之迷的目的有许多,其中包括个人的,科学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等等。为了进行地球、生物、物理和海洋科学方面的考察,南极吸引著许多探险家、科学家和各国政府。
早期,一些探险家、科学家是在各国政府、团体、个人的资助下从事南极探险活动的。而现代的南极考察则主要由各国政府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进行,中国也不例外。我国进行南极考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南极洲的存在和演变与中国有著密切的关系。地质科学家研究南极洲及古冈纳大陆的演变对於认识中国的地壳演化、动植物的形成和分布以及成矿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气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气候学家研究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更是不能不考虑南极﹔南极洲生态系统比较独立而且基本上保持其原生状态,为研究生物学家生物环境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南极洲作为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大陆,它不仅提供了全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背景信息,并且还是研究目前全球环境变化最有价值的“参照区”﹔由於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研究空间物理和宇宙学的良好场所﹔保留在冰雪中的陨石是南极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对南极陨石的研究将有助於科学家探索星空的奥秘,也许还能揭开宇宙间生物起源的奥秘﹔南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一直对人类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也许若干年后,南极洲将作为人类最后的矿藏基地被开发利用。当然,神秘的南极对科学家的吸引力还有很多很多,随著南极科学考察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重大课题等待人们的发现。
早期,一些探险家、科学家是在各国政府、团体、个人的资助下从事南极探险活动的。而现代的南极考察则主要由各国政府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进行,中国也不例外。我国进行南极考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南极洲的存在和演变与中国有著密切的关系。地质科学家研究南极洲及古冈纳大陆的演变对於认识中国的地壳演化、动植物的形成和分布以及成矿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气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气候学家研究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更是不能不考虑南极﹔南极洲生态系统比较独立而且基本上保持其原生状态,为研究生物学家生物环境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南极洲作为受人类干扰最少的大陆,它不仅提供了全球环境演变的历史背景信息,并且还是研究目前全球环境变化最有价值的“参照区”﹔由於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研究空间物理和宇宙学的良好场所﹔保留在冰雪中的陨石是南极奉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对南极陨石的研究将有助於科学家探索星空的奥秘,也许还能揭开宇宙间生物起源的奥秘﹔南极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一直对人类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也许若干年后,南极洲将作为人类最后的矿藏基地被开发利用。当然,神秘的南极对科学家的吸引力还有很多很多,随著南极科学考察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重大课题等待人们的发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