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 我来答
野人无事不言L
2017-03-29 · TA获得超过141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242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4.9亿
展开全部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进行有效的提问,以达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谈我在这问题上的一点经验。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也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沟通师生思想的主要渠道。初中思想品德课一定要摒弃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纯粹的理论,否则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借助于实际的生活体验,多通过创设情境,形象再现生活场景,让材料和问题自然衔接,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让生活走进课堂。新课标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要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情境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达到以前空洞说教很难达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唱响自信之歌》看“到进步与长处“这节内容时,就要求学生自己说出与昨天、上月、上学期相比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这样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整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
2、从教材中挖掘疑点,于无疑处生疑。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目“公民权利广泛性”之后,我就出示一个关于相邻权纠纷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权利的广泛性是否表明“公民想怎么行使就怎么行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有效完成“正确行使权利”这个教学重点创造条件。同时也使他们初步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去行使权利。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并加深理解。知识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也要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社会热点资源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造问题情境,又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彰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今年在教学《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关注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这目内容时,正值福建南平惨案的发生,我就结合这个案例,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行为”?想一想“罪犯最终要承担什么责任”?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讨论,教学任务很轻松地完成了。
总之,只有多思考、多创新,创设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蕴含于鲜活的问题情境中,才能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把握提问的策略、保证提问的实效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对重点的把握和对难点的突破是否成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提问是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手段,在提问时把握住关键点,达到一点多通,甚至一点全通的效果,这是提问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抓起。
首先,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心理学认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思维是个体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从简单到逐步复杂,才能起到实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只有问题的难易度合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例如我在教学“孝敬父母是天职”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时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孝敬父母我们可以做什么?”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思考回答,从而使学生尽快将品德知识能内化为他们的品德行为。
其次,把握好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纷繁复杂,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还要灵活把握,力戒面面俱到。如果事无巨细,不分主次,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智力浪费。但还要知道有时打十口浅井不如集中力量打好一口深井。在注意广度的同时,要重视挖掘深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问题,深入领会课本中所反映的本质性东西。挖掘深度,教师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超标的不宜多挖。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它的制定是科学的,既遵循学生知识和思维的规律又遵循教学的规律。超标的东西不仅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可谓是费力不讨好。有些内容一定要讲清“为什么”,有些内容只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就行了。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要求抓住重点,有效突破难点。
再次,找准提问的角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古板说教形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在这点上如何有效提问也是一门硬功夫。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新鲜事物上的特点,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其外教师提问时要注重讲究感情色彩,根据不同的内容,或幽默或渲染,要力求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创造开拓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问境界,让提问也能酣畅淋漓,血肉丰满。
三、抓住提问的生成资源点,升华课堂提问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发思维,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一种多向互动开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去发现与提出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品德教师恰当地运用提问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还能造就较好的课堂互动交流的气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激励下,积极思维,口若悬河,问题的答案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争论会异常激烈,会产生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有的还可能偏极端,但更多的却是对问题从纵深的探讨中所产生的璀璨的思想光芒。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这些生成性资源,及时地将课堂效果升华。同时在这种多向互动并且开放的状态中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新问题、探索与解决新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品德教师去敏锐地把我和开发。
总之,有效进行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调动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愤怒的猪崽1
2017-03-30 · TA获得超过7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万
展开全部
教师通过课堂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四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规律。在教学中,对于有—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些太复杂的问题设计成—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度,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问过少过疏,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并目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我觉得是这样,求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