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20
如题,我需要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如果有地理历史的更好,满意的话会追加,谢谢!!尽快是北师大版的...
如题,我需要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如果有地理历史的更好,满意的话会追加,谢谢!!尽快
是北师大版的 展开
是北师大版的 展开
展开全部
初二生物
第五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 在对生物的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之间的“异”来加以区分,根据生物之间的“同”来加以合并。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 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人们将生物分为若干“界”。在同一界中,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4.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没有根,有茎和叶,没有输导组织。常见种类有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且体内具有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繁殖。常见种类有石松、蕨、桫椤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种类主要包括各种松、柏以及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6. 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7.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枪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8.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代表动物有淡水鱼类(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带鱼、大黄鱼)。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代表动物:蛙、大鲵
爬行类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肺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爬行类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代表动物有蟒蛇、扬子鳄、壁虎。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有: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了翼,体表被覆羽毛等。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有体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依靠母乳作为营养物质。
9.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人类提供衣、食;传播花粉;以虫治虫;危害农作物;捕捉害虫;可供仿生研究等等。
10.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11.病毒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
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细菌营腐生和寄生生活。
12.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分解者)或寄生(消费者)生活。真菌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13.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真菌可用于发酵产品(抗生素、面包、馒头、有机酸等);许多大型真菌可食用;有些真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
14.(生物多样性,简单的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的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重点是按字面举例]
16.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的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威胁。人为破坏活动的加剧以及向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使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1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同时,应加强教育、加强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18.(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水蒸气、氮、氨、氢、甲烷等)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和遗传的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进化发展。)
19.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地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同时,科学家们还通过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
20.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始祖鸟大小如乌鸦,满身羽毛,这和鸟相似。但它两翼前端有三个趾爪,嘴里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这和爬行动物很相似。)
古代的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2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多细胞藻类、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等。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已经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脊椎动物出现了古代鱼类,某些古代鱼类进化为原始两栖类,再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
生物遵循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发展。
22.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推断,加拉帕戈斯地雀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它们来自南美洲大陆,偶然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地雀在喙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进化,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关注长颈鹿、桦尺蛾)
23. 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类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苗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
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这一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
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随着环境的变迁,其中一支进化为人,一支进化为现代猿。现代人牙齿的形态和分布与现代猿的明显不同。
阶段名称 脑容量(mL) 特 点
南方古猿 500 两足能够直立行走
能人 550-750 可能具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 1000 最早用火、狩猎、制造石器、有语言能力
智人 1300--1500 身穿兽皮衣、手执标枪和长矛
24.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直立人它们是人类进化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第六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25.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许多微生物是分解者。
2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27.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虽然生物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例如,当人体每日摄取的氟超过8-10mg时,就会出现骨硬化等症状。
28.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就流入到植物体内。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动物取食植物时,能量从植物体流入到动物体,其中一部分在动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单向传递,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所有的生产者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
2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 (关注教材P92图25-4)
30.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也可以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31. 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的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2. 根据人类的需要,人工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各种高生产率的系统称为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协调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加工业等的综合发展。
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第五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1. 在对生物的分类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之间的“异”来加以区分,根据生物之间的“同”来加以合并。
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 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的差异程度来区分的。人们将生物分为若干“界”。在同一界中,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衣藻),也有多细胞的(如紫菜、海带),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天气转暖,池水变绿,这与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关。
4.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没有根,有茎和叶,没有输导组织。常见种类有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且体内具有输导组织,依靠孢子繁殖。常见种类有石松、蕨、桫椤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因此,它们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种类主要包括各种松、柏以及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6. 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7.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包括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主要类群。
环节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代表动物有:蚯蚓、蚂蝗、沙蚕等。
软体动物大多数在身体的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代表动物有:珍珠贝、蜗牛、枪乌贼等。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占动物总数的4/5以上,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类群。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触角和口等器官。
代表动物有:甲壳纲---蟹、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昆虫纲---蝴蝶、蝗虫等。
8.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的高等类群。现存的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的背部有脊柱。
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代表动物有淡水鱼类(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带鱼、大黄鱼)。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群。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代表动物:蛙、大鲵
爬行类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肺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爬行类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代表动物有蟒蛇、扬子鳄、壁虎。
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有: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了翼,体表被覆羽毛等。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有体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依靠母乳作为营养物质。
9.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人类提供衣、食;传播花粉;以虫治虫;危害农作物;捕捉害虫;可供仿生研究等等。
10.我国珍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外,还有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等。
11.病毒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它们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生物的活细胞里。
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它们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具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根据细菌不同的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细菌营腐生和寄生生活。
12.除了少数真菌个体微小外,绝大多数真菌个体较大。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分解者)或寄生(消费者)生活。真菌通过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的方式繁衍后代。
13.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细菌是大地的清洁工。真菌可用于发酵产品(抗生素、面包、馒头、有机酸等);许多大型真菌可食用;有些真菌会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
14.(生物多样性,简单的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的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1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重点是按字面举例]
16.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的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遗传多样性也面临威胁。人为破坏活动的加剧以及向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使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快速增长是破坏或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最主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1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同时,应加强教育、加强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18.(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水蒸气、氮、氨、氢、甲烷等)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的;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和遗传的原始生命,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进化发展。)
19.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的总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真实地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同时,科学家们还通过比较解剖、细胞研究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
20.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足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1861年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始祖鸟大小如乌鸦,满身羽毛,这和鸟相似。但它两翼前端有三个趾爪,嘴里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这和爬行动物很相似。)
古代的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2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藻类,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多细胞藻类、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等。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已经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植物类群。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脊椎动物出现了古代鱼类,某些古代鱼类进化为原始两栖类,再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
生物遵循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发展。
22.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达尔文推断,加拉帕戈斯地雀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它们来自南美洲大陆,偶然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地雀在喙的形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进化,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关注长颈鹿、桦尺蛾)
23. 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类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苗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
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这一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
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随着环境的变迁,其中一支进化为人,一支进化为现代猿。现代人牙齿的形态和分布与现代猿的明显不同。
阶段名称 脑容量(mL) 特 点
南方古猿 500 两足能够直立行走
能人 550-750 可能具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 1000 最早用火、狩猎、制造石器、有语言能力
智人 1300--1500 身穿兽皮衣、手执标枪和长矛
24.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直立人它们是人类进化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第六单元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25.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许多微生物是分解者。
2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不是彼此分离的。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网。
27. 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虽然生物具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例如,当人体每日摄取的氟超过8-10mg时,就会出现骨硬化等症状。
28.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就流入到植物体内。流入植物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动物取食植物时,能量从植物体流入到动物体,其中一部分在动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单向传递,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所有的生产者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称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称为第三营养级。
2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 (关注教材P92图25-4)
30.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也可以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生物圈内有生命存在。
31. 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的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2. 根据人类的需要,人工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各种高生产率的系统称为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的生态平衡。生态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处于生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资源,协调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加工业等的综合发展。
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当代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环境,不对人类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
课标要求:
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5.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7.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8.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注癌症的危害。
9.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10.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回答者:潇湘妃子123117 - 魔法师 四级 2-24 19:34
课标要求:
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4.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5.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7.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8.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关注癌症的危害。
9.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毒品
10.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2.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3.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回答者:潇湘妃子123117 - 魔法师 四级 2-24 19:34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