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意思是什么?

 我来答
我是谁的心3
2014-01-21 · TA获得超过71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4万
展开全部
不寒而栗:【基本解释】: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拼音读法】:bù hán ér lì

【使用举例】: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

【近义词组】:毛骨悚然、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反义词组】: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使用方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事

【成语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歇后语】:夏天发抖;六月天全身发抖
ok769351973
2012-07-02 · TA获得超过13.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4206万
展开全部
成语资料成语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举例: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栗,不能写作“粟”或“票”。
成语辨析:不寒而栗和“毛骨悚然”;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义重;并可形容非常冷;不寒而栗不能形容冷;可表示内心的害怕。
成语谜面:热身战;六月打颤
歇后语:夏天发抖

祝你好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你好吗快乐吗GD
2018-04-03 · TA获得超过95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1万
展开全部

不寒而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成语的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姁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王太后的病,王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做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因此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明王铎《拟山园选集·拔姜尧章雪竹图》:"笔情入神,睢阳袁石寓(袁可立子)赠予己二十年。予有郁怫,命僮悬之梧桐岛,不寒而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雄儿哆哆
2019-05-02 · TA获得超过12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34
采纳率:72%
帮助的人:192万
展开全部
成语解释
成语的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出处
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姁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王太后的病,王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做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不寒而栗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山西)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因此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明王铎《拟山园选集·拔姜尧章雪竹图》:“笔情入神,睢阳袁石寓(袁可立子)赠予己二十年。予有郁怫,命僮悬之梧桐岛,不寒而栗。”[2]
词语辨析
示例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叫人~。
近义词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反义词镇定自若、面无惧色、若无其事[3]
谜语:夏天打颤抖(打一四字成语)[3]——不寒而栗
谜语解析:颤抖是指不停地哆嗦、颤栗;可夏天本是炎热的,根本就不寒冷,却颤抖着,实为“不寒而栗”,其寓意为:因为害怕而形成发抖的样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乐观的一缕山风
2019-05-02 · TA获得超过7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40
采纳率:62%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释 义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 处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示 例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 “不寒而栗”这则成语的栗是发抖。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