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里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当个体(这里一般指学生)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中。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扩展资料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怎样体现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
教材编排设计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
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
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层层推进。
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也要特别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既注重了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也注意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等题材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还专门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单元,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学习此学科后行为的表现,也是育人的价值所在。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就要求我们要理解其核心素养的真正构成,也就“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
“一心”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所谓“三点”,指的就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将这三点作为其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一方面是此科目的宗旨所规定,另一方面是由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所决定。
众所周知,本学科与所学的学科不论在知识范围还是思想理论方面都大不相同。本学科的宗旨就是促进初中学生在品质、心理、法律认知以及公民义务和权利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使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向上活跃的奋斗目标,促其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正确养成。
社会反响:
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这三科教材于2017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东中西部14个省份回访调研,通过听课、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92%的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道德与法治
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基本内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 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 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 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