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2018-03-2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课本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个人和集体》一文时,着重介绍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后的反响,同时该文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清今后自己该怎样做。类似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二、在备课时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灯》这篇课文时,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巴金的这篇《灯》写于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卖国投降主义造成大半个中国的沦亡,无数人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黑暗笼罩着大地。抗战能不能胜利?中国有没有前途?作者通过描写黑暗中的灯光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这种希望的存在,是由于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帮助。只要充满信心,重新点燃心中的灯,就一定会不断向前,夺取胜利。我们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灯的话,就能取得好成绩。教者只要准确地选取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渗透,效果是可佳的。又如我在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一文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三、利用某些相关的知识点作适当的思想性引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时,我把王翱的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高尚美德与当今现实社会中的腐败者相对比,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读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如“公平”竞争与精诚合作、自信与见贤思齐、进取与功利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优劣、美丑,从而树立自我追求的优秀人格品质偶像,并不断地逐步地塑造自我。
四、对那些积极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乳母大堰河幻想“我”成亲时的富丽场面,可见节仪文化深入人心,衬托出乳母对“我”爱之深切,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民族美好生活的欢乐和追求。这些结合课文的具体的民俗内容而引发的教学延伸,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基本美德,产生无形的熏陶作用,同时又可以活泼课堂气氛,调节学习情绪。 五、在教学中,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从未缺过一次课,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高中课本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个人和集体》一文时,着重介绍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后的反响,同时该文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清今后自己该怎样做。类似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二、在备课时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灯》这篇课文时,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巴金的这篇《灯》写于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卖国投降主义造成大半个中国的沦亡,无数人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黑暗笼罩着大地。抗战能不能胜利?中国有没有前途?作者通过描写黑暗中的灯光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这种希望的存在,是由于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帮助。只要充满信心,重新点燃心中的灯,就一定会不断向前,夺取胜利。我们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灯的话,就能取得好成绩。教者只要准确地选取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渗透,效果是可佳的。又如我在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一文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三、利用某些相关的知识点作适当的思想性引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教学文言文《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时,我把王翱的清正廉洁、不徇私情的高尚美德与当今现实社会中的腐败者相对比,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读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如“公平”竞争与精诚合作、自信与见贤思齐、进取与功利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优劣、美丑,从而树立自我追求的优秀人格品质偶像,并不断地逐步地塑造自我。
四、对那些积极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乳母大堰河幻想“我”成亲时的富丽场面,可见节仪文化深入人心,衬托出乳母对“我”爱之深切,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我们民族美好生活的欢乐和追求。这些结合课文的具体的民俗内容而引发的教学延伸,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基本美德,产生无形的熏陶作用,同时又可以活泼课堂气氛,调节学习情绪。 五、在教学中,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这样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从未缺过一次课,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