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可以找到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简介?

 我来答
杨帆起航2018
推荐于2019-10-14 · TA获得超过187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11
展开全部
  • 姓名:郑  强,性别:男,名族:汉族,出生年月:1960年9月    出生地:福建武夷山,职称:教授,博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

  • 简历:首批"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力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Rheology, Japan》地区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功能材料》、《高分子学报》、《高分子通报》、《应用化学》、《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委。


  • 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三级子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Carbon,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 J. Mater. R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9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余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30余人。

  • 主要学术成就: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本科学习
    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在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
    1988年8月至1990年9月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教师
    1990年3月至1991年8月四川联合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生
    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国家教委留日研究生预备学校学员
    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4年10月至1995年4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5年6月至1999年7月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师,先后任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9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2007年6月至今任副教务长
    2008年7月至今兼任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学院院长
    2009 年3月任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九届、十届浙江省政协委员。
    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

  • 所获荣誉: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支持西部建设先进个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

参考资料

聚合物网址:http://www.polymer.cn/ss/zhengqiang/profile.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