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最早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展开全部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望采纳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11-1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angpanyong110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5719
获赞数:363487
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专业,学士学位;从教23年,读过地理专著和教育学专著,现任中学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太阳光线直射的地区(23.5°N--23.5°S)为热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66.5°N以内,即66.5°N--90°N;66.5°S以内,即66.5°S--90°S)为寒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北寒带.
既没有太阳光线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23.5°S——66.5°S;23.5°N——66.5°N)为温带.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北温带,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南温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区(66.5°N以内,即66.5°N--90°N;66.5°S以内,即66.5°S--90°S)为寒带,位于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南寒带,位于北半球的寒带地区叫北寒带.
既没有太阳光线直射,也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23.5°S——66.5°S;23.5°N——66.5°N)为温带.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北温带,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叫南温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地球依据地理纬度和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它们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在赤道附近,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这里全年多雨,终年高温炎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