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发酵工艺有哪些类型?
2019-03-04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对于沼气发酵工艺,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从投料方式、发酵温度、发酵阶段、发酵级差、料液流动方式等角度,可作如下分类:
(1)以投料方式划分
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的投料方式不同,可将发酵工艺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批量发酵三种工艺。
①连续发酵工艺。沼气池发酵启动后,根据设计时预定的处理量,连续不断地或每天定量地加入新的发酵原料,同时排走相同数量的发酵料液,使发酵过程连续进行下去。发酵装置不发生意外情况或不检修时,均不进行大出料。采用这种发酵工艺,沼气池内料液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因此产气量也很均衡。连续发酵工艺适用于大型的沼气发酵系统,要求有充分的物料保证,发酵装置结构和发酵系统比较复杂,造价高。
②半连续发酵工艺。沼气发酵装置发酵启动初始,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原料(一般占整个发酵周期投料总固体量的1/4~1/2),经过一段时间,开始正常发酵产气,随后产气逐渐下降,此时就需要每天或定期加入新物料,以维持正常发酵产气,这种工艺就称为半连续沼气发酵。
我国农村的沼气池大多属于半连续发酵。其中的“三结合”沼气池,就是将猪圈、厕所里的粪便随时流入沼气池,在粪便不足的情况下,可定期加入铡碎并堆沤后的秸秆等纤维素原料,起到补充碳源的作用。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比较容易做到均衡产气和计划用气,能与农业生产用肥紧密结合,适宜处理粪便和秸秆等混合原料。
③批量发酵工艺。发酵原料成批量地一次投入沼气池,待其发酵完后,将残留物全部取出,又成批地换上新料,开始第二个发酵周期,如此循环往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投料启动成功后,不再需要进行管理,简单省事,其缺点是产气分布不均衡,高峰期产气量高,其后产气量低,因此所产沼气适用性较差。
(2)以发酵温度划分
沼气发酵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60℃,温度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产气率也随之提高,通常以沼气发酵温度区分为: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工艺。
①高温发酵工艺。高温发酵工艺指发酵料液温度维持在46~60℃。该工艺的特点是微生物生长活跃,有机物分解速度快,产气率高,滞留时间短。采用高温发酵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具有较好的卫生效果。从除害灭病和发酵剩余物肥料利用的角度看,选用高温发酵是较为实用的,但要维持消化器的高温运行,能量消耗较大。
②中温发酵工艺。中温发酵工艺适宜温度为28~38℃,与高温发酵相比,这种工艺产气率要低一些,但维持中温发酵的能耗较少,沼气发酵能总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产气速度比较快,料液基本不结壳,可保证常年稳定运行。工程中常采用近中温发酵工艺,其发酵料液温度为25~30℃。这种工艺因料液温度稳定,产气量也比较均衡。
③常温发酵工艺。常温发酵工艺指在自然温度下进行沼气发酵,不需要对发酵料液温度进行控制,发酵温度受气温影响而变化,我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基本上采用这种工艺。其特点是发酵料液的温度随气温、地温的变化而变化,其缺点是同样投料条件下,一年四季产气率相差较大。南方农村沼气池在地下,还可以维持用气量,北方的沼气池则需采取保温措施,才可确保沼气池安全越冬,维持正常产气。
(3)以发酵阶段划分
根据沼气发酵分为“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理论,以沼气发酵不同阶段,可将发酵工艺划分为单相发酵工艺和两相(步)发酵工艺。
①单相发酵工艺。将沼气发酵原料投入到一个装置中,使沼气发酵的产酸和产甲烷阶段合二为一,在同一装置中自行调节完成。
②两相发酵工艺。两相发酵也称两步发酵,或两步厌氧消化。该工艺是根据沼气发酵三个阶段的理论,把原料的水解、产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分别安排在两个不同的消化器中进行。
(4)按发酵级差划分
①单级沼气发酵工艺。产酸发酵和产甲烷发酵在同一个沼气发酵装置中进行,而不将发酵物再排入第二个沼气发酵装置中继续发酵。这种工艺流程的装置结构比较简单,管理比较方便,因而修建和日常管理费用相对来说,比较低廉。
②多级沼气发酵工艺。多个沼气发酵装置串联而成,进行多级发酵。第一级发酵装置主要是发酵产气,产气量可占总产气量的50%左右,而未被充分消化的物料进入第二级消化装置,使残余的有机物质继续彻底分解,这既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利用和彻底处理废物中的有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用气和用肥的矛盾。
(5)按发酵浓度划分
①湿发酵工艺。发酵料液的干物质浓度控制在10%以下,在发酵启动时,加入大量的水。发酵液如用作肥料,存在运输、贮存或施用不方便的问题。
②干发酵工艺。干发酵又称固体发酵,发酵原料的总固体浓度控制在20%以上,干发酵运行能耗低,用水量少,没有二次污染,但是干发酵存在出料难的问题,不适合户用沼气采用。
2023-06-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