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判李鸿章的是非功过

 我来答
dushuhaoya
2019-09-19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5万
采纳率:43%
帮助的人:1583万
展开全部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大肆贪污,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为了避战自保,竟然命令北洋舰队呆在威海卫军港中不准出战,中国海军丧失了制海权,直接导致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所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及洋务运动破产,李鸿章“功”不可没。
风情万种千娇百媚赛西施
情感倾听者

2019-09-19 · 专注挽回感情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08
采纳率:35%
帮助的人:81.5万
展开全部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爱者FT
2019-09-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万
展开全部
说起清朝,我们会想到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等溢美之辞,但同时我们也不会忘掉鸦片战争、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步入 19 世纪的大清王朝,逐渐散去了历史赋予他的荣耀与光辉,华夏大地前所未有的危机悄然降临,惊醒了还在昏昏沉沉中做着千秋大梦的满清贵族。
接踵而来的战争、赔款、割地、条约等将清政府打的措手不及,一次又一次妥协,一次又一次求和,仿佛已成为了家常便饭。奴颜婢膝、国之不国,实在是令小编感到非常痛心。在这样的环境下,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交涉需要一个有力的代表,而举国上下能用之人却寥寥无几,但能用之人又有谁愿意冒着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去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呢?就在这样微妙的时刻,一个孱弱的声音出现在朝堂上,它来自于一个已年近花甲的老臣,这位就是小编今日要为大家介绍的晚清名臣——李鸿章,在他身上还背负着历史为他设定的另一个称呼——卖国贼。可是小编从来不认为评价一个人物仅从历史结果就能决定,更要从国家所赋予他的底气和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来全面看待。
李鸿章自告奋勇前去谈判,不仅是因为他想要建立功勋,实现心中大志,更是因为,他不愿在无人前去的忐忑中度过,更不愿使民族陷入危亡之镜。因此,他明知此去必落恶名却依然不顾哥哥劝阻孤身前往。当时朝中位高于他的人甚多,若不是他自告奋勇,这样的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小编觉得,也许历史误会了他,让他承受了太多本不应属于他的骂名。
李鸿章一生致力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前期的苦读诗书、建立功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报效清政府;他中期的镇压太平天国、进行洋务运动,是为了平息动乱,巩固清政府政权;他后期的签订条约、身受重伤,是为了保全清政府的颜面。他不是一个好的改革家,因为他太过保守;他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始终谋求的是清政府的利益,而不是全民族的利益;但他是一位好的外交家,他一生外交几十次,曾为中国谋求过很多权益;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臣子,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效忠清王朝。所以小编认为他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可是历史不应只无限地放大他做错的事,而忽略其功绩不计,只以一个“卖国贼”得称呼就仓皇概括了他的一生。
他确实签过许多不平等条约,但如果不是他,也会是别人,清政府已经输了,懦弱自满的它不得不承担历史对它的惩罚和别人对它的羞辱。整个华夏的子民无人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固步自封的清皇室也不愿失去它希望的体面,所以举国的重担就压在了李鸿章的身上。难道李鸿章拒不签字,列强就能因欣赏他的民族气节而放清朝一马么?难道一拖再拖就能改变清朝战败受人奴役的事实么?据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的是三亿两白银,后来是因为李鸿章日本遇刺而降到了两亿两,不管他愿意与否,这难道不是他几乎用性命换来的妥协么?所以小编认为,不能仅以卖国贼来评定李鸿章的一生,后世应当全面看待这位晚清名臣的是非功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ymm2006
高粉答主

2019-09-19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2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5883万
展开全部
1、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3、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
4、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5、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
6、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