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哲学的纪录片?
最近一部将视角聚焦于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正在上映,短短两天内票房破千万,在媒体和观众们的呼吁与努力下,排片量也在逐渐增加。
暂时还没有看,但曾经看过郭柯导演拍摄的《三十二》,这部短短四十分钟的慰安妇电影记录了一位广西老人和她中日混血儿子的生活,在这个敏感且悲伤的话题中,导演并未大肆渲染命运的苦痛,老人也并没有大肆控诉人生的不公,相反她说:
“这世界这么好,现在都没想死,这世界红红火火的,会想死吗,没想的,没有吃慢慢来。”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现在的“八”,幸存者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逐渐被人们忘记,她们存在的印记越来越浅,直到消失不见。
纪录片,让历史影像化、真实化,让很多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在顽强且乐观的活着,尽管曾经饱受苦痛。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部比较不错的纪录片,希望大家喜欢。
游民三部曲
导演:徐童
徐童的“游民三部曲”,《算命》、《麦收》、《老唐头》,聚焦于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用很原始粗糙的方式记录着这些小人物的故事。
《算命》中,算命先生收养了个受虐待的残障女人,起初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性需求,最后却不忍心把她扔掉,他给妓女们算命,而找他算命的妓女们并不是众人刻板印象中的风尘放荡,反倒是生机勃勃,问他什么时候能破自己的“孤独命”。
《麦收》记录北京私娼们的生活,她们谈工作中的各种经历谈得趣味横生,仿佛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抱怨自己的客户,女主角褪去妓女这个身份之后,同样是一位孝顺长辈的小丫头。
《老唐头》的主人公老唐头叙述自己在大时代中的生活,语言生猛又鲜活。
徐童这三部纪录片不加修饰同样也不带立场,力求给观众展现最真实的人物,然而饱受争议的是,徐童在拍摄《麦收》时,对于被拍摄者的个人隐私暴露的太过彻底,而这部电影的传播度也非常的广,给被拍摄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高三
(2005)
导演:周浩
很粗糙,不可否认的粗糙,但是却非常真实,在学习是唯一出路的地区,他们的高三生活只有拼命与打鸡血,天不亮就上早自习,以及各种灰头土脸。
他们肩负着务农家长们的各种期望,他们盼望着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他们的世界中没有抓马撕逼,但是没有人觉得他们不在闪闪发光,也没有人觉得他们的青春不闪耀。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导演:叶君/ 萧寒
在故宫修文物的匠人们,数十年只做那么一件事,他们修补历史的裂缝,他们将慢生活过到了极致。
在他们的手中,破损的文物变得完整,沉寂的钟表又动了起来,他们的细心与专业让人咂舌,他们的精神值得钦佩。
活着
(2011)
导演:范俭
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儿的一对夫妻,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个孩子是个女儿,就如同是逝去女儿生命的延续,是另一个轮回。
他们经常翻出女儿的照片看,丈夫在提到营救女儿时几度哽咽,40岁的妻子与46岁的丈夫,早就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为了再要一个孩子,妻子打针吃药受了很多罪,与此同时,这对夫妻也有很多“战友”,这些夫妻同样是在地震之中失去了孩子,他们把第二个孩子当成逝去孩子生命的延续。
这部纪录片,琐碎中讲述着这对夫妻的不易,经济上的拮据,手术的疼痛,但他们,尤其是女主人公,给我们展示的是母性的包容,与生命的坚韧。
我们诞生在中国
(2016)
导演:陆川主演:周迅/ 约翰·卡拉辛斯基
这部中、美、英合拍的纪录片非常的治愈也非常的暖,老少皆宜。
三条线索,三位主人公,雪豹达娃,金丝猴淘淘,和大熊猫丫丫,它们与它们的家庭,有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
尽管大自然充满着凶险与未知,但这部电影却弱化了弱肉强食的血腥残酷,重点刻画出的是母爱、萌态与家庭教育,将动物们赋予拟人化的丰富情感,同时将大自然的多样与壮阔展现给观众,镜头下的动物与风景极美,非常适合小朋友们观看。
排名第一:《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
这部片子是两位奥斯卡金像级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联同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破天荒的合作作品,并得全球网民支持提供素材,在2010年7月24日,以「爱」和「恐惧」为题,集体创作了愈80,000段,共4,500小时的影片。当中影片来自世界各地、人、事,并演绎了不同的人活在2010.7.24这一天,那许多满载悲喜,失落与幸褔的故事:从繁华的大城巿到素被世人遗忘的乡野、从驾名车的富豪到街边的擦鞋童、从寄人篱下的生活到色彩缤纷的狂欢世界,影像情感丰富,极具感染力。
看到最后哭了,觉得这是众生相、人世间生命的最直观的解释。
看完后我不禁思考,在2010年7月24日,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我生活的片段能否打动另一个世界的普通人?我为丰富自己的生命做过哪些努力?【爱】和【恐惧】这两个主题对我意味着什么?
从纪录片的艺术效果来评析的话,背景音乐和优秀剪辑使得整部电影几乎完全没有YouTube视频简单粗糙感觉,总体说来节奏感很强,像首诗歌,又像一条河流。说它“神作”是因为它的独特性———每个人用最朴实的方式叙述着自己想叙述的故事,用最真诚的态度分享自己的生命,而导演、制作者们妙手生花使这一切杂乱的音符变成了一部一日的交响乐,作为人世的纪念,简单又美丽。
排名第二:《生命脉动》Life
《生命》是由BBC制作的十集系列纪录片,从2009年10月12日开始在BBC电视台播出。本片制作共耗时四年,全部以高清方式摄制。每集50分钟,外加10分钟的拍摄花絮,总共60分钟。根据《泰晤士报》报道,本系列片耗资一千万英镑,不过BBC官方并未证实这一数字。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为了进行纪念,本片力图展现自然界缤纷物种的多样性,和它们为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各种神奇生存本领。
这一系列纪录片多位生科老师推荐过,进化学教授极力推荐,我也认为这是生物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品。特别推荐《鱼》和《昆虫》这两个部分,因为大部分陆上动物我们比较熟悉,而海底的世界及昆虫世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一般更加陌生,所以我相信在欣赏过程中你一定会充满惊喜。
(拍摄飞鱼群那一段我简直要激动的飞!起!了!真是太壮观了。拍摄过程大家也能在纪录片中得以了解,严肃认真工作的态度令人钦佩,感谢辛勤的摄影师和纪录片制作者。)
传一张我最喜欢的会吃蜻蜓的小萌物~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一定会喜欢这个纪录片的。
排名第三:《地球脉动》Planet Earth
贵在真诚,全面。其他答案里有很全面的介绍,不再赘述。
排名第四:《列国图志》系列纪录片Discovery Atlas
该纪录片描绘了巴西、印度、埃及、法国、中国、意大利等各个国家的众生相,深度介绍了各国发展情况及文化相关内容,看完之后非常向往去各地旅游。
从中国这个独立的部分可以体会到这系列纪录片立场比较客观,并没有站在高地上俯视其他国家甚或随意评价其他国家的令人厌恶的态度。
排名第五:《时间的风景》
这部纪录片胜在摄影、画质,适合在想放松的时候独自欣赏,观影者一定能直观感受自然的壮丽之美。
此外,还有两部不得不提的纪录片
·《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海豚湾》The Cove
第一部是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上全班一起观赏讨论的电影,第二部是保育生物学课程上的讨论作品,从纪录片的叙述手段、艺术效果和社会影响来看这两部都为不可忽视的佳作,可我个人对两部电影中的一部分观念尚且存疑,不敢说完全支持制作者的论点;然而不可否认这两部为高质量的、发人深省的纪录片,值得欣赏讨论。
最后,补充一些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及回复中网友推荐的纪录片。
·《BBC:艺术的力量》 BBC: Power of Art
用纪录片形式回顾艺术家一生,追寻他们的创作轨迹,形象生动。主持人是一位非常可爱说话儒雅文艺的老人,相信你一定会在他的指引下感受到艺术动人而奇异的力量。这一系列纪录片介绍了八位西方著名艺术大师。我最喜欢的一部是介绍卡拉瓦乔的,非常有意思,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我做Who painted(一个测试游戏类App,名画是谁画的?)凡是卡拉瓦乔的绘画作品我就没有弄错过~看完你会直观感受到他的作品有什么样的风格,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这种风格和他的个人精神气质有什么联系……而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到困惑的是罗斯科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看完了你也会明白我为何困惑。
·《天地玄黄》Baraka
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部片子是回复中网友推荐最多的一部,看完后也感觉非常感动。Baraka在古代的伊斯兰语中表示祝福,我想这部片子正是导演给我们观众的“祝福”,祝福这个星球上的一切美景,祝福生命。
有新的想法和推荐会持续更新。
如果要问,本世纪最伟大的导演是谁?答案中一定有他一个——斯皮尔伯格。
拍片46年,涉及主题,类型都跨度极大——从外星人到犹太人大屠杀,从恐龙到恐怖主义……曾7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作品中有9部被提名最佳影片。英国 Total Film 杂志评选影史最伟大导演,他排第3。
最近,第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终于问世。由HBO出品,监制过《没有方向的家》(鲍勃·迪伦纪录片)的苏珊娜·莱西导演。阵容极其强大。找来了如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等他的老朋友来做采访,还找了不少著名影评人来评价他的作品。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3%,《纽约杂志》的影评人评价说:这部纪录片可以直接拿来当电影学校的教材了。
这不仅仅是一曲献给天才的颂歌,那样未免太无趣。这部纪录片更感兴趣的是——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斯皮尔伯格。至少V姐在看过之后,对于那个戴着圆框眼镜,脸上永远挂着平和笑容的小老头,有了新的认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片中如此描述斯皮尔伯格的一生:那个亚利桑那沙漠中的小孩,不停地看电影看电视,有一天溜进了电影公司,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个动人的好莱坞故事。
实在精准。斯皮尔伯格生在亚利桑那的郊区,从小就属于学校中不受欢迎,总是被欺负的小孩。他又生性敏感,内心戏十足。连卧室窗外的一棵树,都会把他吓到。当时他缓解恐惧的方式,就是把恐惧转移到他的姐妹们身上。他会把她们关在衣柜里,然后坐在外面听她们尖叫。非常施虐狂。
不过幸好,他很快就遇上了一生所爱——电影。高中毕业之后,斯皮尔伯格本来想考南加州电影学校,却没有通过。于是,他就偷偷地跟着观光团混进环球影城,然后呆在里面不出来,去各种片场偷师,跟剧组人员套磁。传说他还“征用”了里面的一间办公室,在门上贴上了自己的名字。
自我驱动力永远都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每天泡在摄影棚里学习,加上自己操练,他进步地飞快。很快,他的作品被环球的总裁西德•沙因博格赏识,跟他签下了7年的合同,以至于很多资历老的导演都很不服。
到25岁的时候,他就因为《大白鲨》一炮成名。也正是在那时,他赶上了美国电影最好的时代之一。他遇到了几个同样没钱但疯狂地热爱电影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还有德·帕尔玛等人。他们每天泡在一起打桌球,聊电影。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开头的那段经典字幕,就是德·帕尔玛提出来的。用马丁•斯科塞斯的话来说就是——就像是闯进了一个大派对。
那是斯皮尔伯格第一次感觉到融入集体,也促发他的作品更上一步。能够在青年时代就取得如此成就,跟他的天赋脱不开关系。不少影评人都觉得,在他拍片时,就像是上帝握住了他的手。
天生电影人片中,影评人马斯琳评价斯皮尔伯格:没有人像他这样,电影语言就是他的母语。这种能力在他的早期作品当中已有体现。在他青少年时期用8毫米摄像机拍摄的作品中,他就会想出各种怪招来制造效果。比如把土放在小跷跷板上,伪装成枪林弹雨。
他对于镜头语言的调度,会让观众不知不觉被感染,甚至被支配。随着经验的丰富,他的敏感度,有增无减。《辛德勒名单》是他斯皮尔伯格最沉重的作品,他也曾说过正是这部电影永远改变了他对于电影的看法。在此之前,他从来不用手持摄影机拍自己的片子,但在这部中,他包办了大部分摄影,而且基本用的都是手持。他会拿着摄影机一路跑,一路拍,让演员们跟上。
这种精心制造出的混乱,是最让人难忘的。以至于出演会计的本·金斯利说他当时的震惊都是由心而发,而不是演出来的。
1、《21世纪性爱指南》
导演: Kelly Diamonds / Anna Kelvie / Paul Merrick / Joanne Cross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单集片长:45分钟(共8集)
2、《女人那话儿》
导演:黄真真
主演:许鞍华/ 邵音音/ 周美凤/ 唐丽球
制片国家/地区:香港
片长:100分钟
3、《科学新发现:怎样才性感》
导演: Alex Williamson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日期:2006-02-13
片长:47分钟
4、《情欲与谎言:德国人与性》
导演: Caroline Reiher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上映日期:2015-11-04(德国)
片长:44分钟
5、《两性奥秘》
语言:英语
首播:2004(英国)
单集片长:50分钟(共3集)
6、《马赛克里的中国》
导演:凤凰文化
主演:李银河/ 刘达临/ 胡涛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集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