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为何败给了曹操?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
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
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
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因为袁绍心胸狭窄,没有听取他人的良好建议。在三国时期,人们都是为自己的领土而战,为争取利益而进行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战斗。
其中最著名的的战争有三个,官渡,赤壁和夷陵。 官渡的战役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役,英雄曹操的创造终于奇迹般地打了一场弱势胜利的经典战役,为中国以北的团结奠定了基础。有两个原因可以取胜曹操。
1.可以先储备粮食
尽管袁绍的军队很多,但他们的勇猛程度不及曹操军队。 曹军他们的粮食不多,而袁绍他们的多。可以采取缓慢的进攻方式。这样,曹军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并且他们也无法获得食物。然后,再和曹操作战。现在他们着急打仗,小心中了他们计划。
2.可以分头进攻
他们和曹操在边界线那边距离超过了三千多公里的路程。 像这么长的距离,他一定顾不过来。我们需要选择一些精锐骑兵作为骑兵。趁曹操边界线兵防守的比较少。这样可以来回骚扰。如果曹操先救了右边,那咱们就攻击左边;如果曹操救了左边,那咱们救攻击右边。到时候曹操应该顾不过来。这样的话不出三年,就可以把他们打败。
3.没有听从建议
结果,袁绍不仅没有接受了沮授的建议,而且说他蛊惑人心,还让人们把沮授拉出去斩首。不过,幸运的是,士兵们拼命请求保下了将军的性命。但是却把他关进了大牢。所以最后袁绍还是败给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