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敌对国首都这事无论放到任何朝代的战争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首都是国家权力核心的象征,同时也多半伴随着经济、工业的中心,因此一旦被占领,对该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极大地激励进攻方的士气和声望。
显而易见,攻占柏林的政治意义巨大。
不仅仅是英美拱手相让,而是整个西方同盟国。与其说是拱手相让不如说是无奈之举。
早在德黑兰会议时,罗斯福就已经提出分割德国并分治的动议,虽然英国和苏联都大致同意,但三方并未就此最终落实。而随着苏联把战线推进到德国境内,英美的首脑们都担心如果不答应苏联的要求,可能会让苏联有借口不遵从对德国的分划界线。
事实上罗斯福乃至美国政府高层对于由谁来占领柏林一直都不太在意,远不如丘吉尔为代表的英国政府那么强烈。罗斯福实际关注的是如何尽早结束战争以便开展对欧洲的重建,以工业为主的西欧在重建修复上的迫切程度要较以农业为主的东欧强,后者显然在苏军“解放”后就已经迅速地得到恢复。因此罗斯福认为没必要在这种战术层面问题上给予过多的精力和代价。丘吉尔虽然自德黑兰以来与斯大林的立场日趋对立,但缺少罗斯福这个中间人的支持,也很难推翻相关的决议。何况以英国的能力,无法在缺少美军支持下独力完成对柏林的攻势,因而也只好接收了!
二战盟军把攻占柏林的任务交给苏军,也是为了避免一场血战,因为跟苏联不同,无论英国还是美国,伤亡惨重的战斗往往会直接影响执政政府的民望,搞不好会被暴怒的民众给赶下台,而柏林作为轴心国德国的首都,可以预见德军必然会坚决死守,所以还不如交给“不怕牺牲”的苏军去干。的确,苏军在攻占柏林中,损失近30万,战状之惨烈在战争史中也属罕见。
2020-01-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