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9-03-14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055万
展开全部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白话翻译: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掌控,事态发展尚未表露处迹象时谋划起来会容易一些;事物脆弱时容易瓦解,在弱小时容易消失;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置妥当,在危害没有产生以前就做好预防措施。合抱的大树,是由幼小的嫩芽长成的;几丈高的土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积而成的;远行千里,是需要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妄加干涉、急功近利就会招致失败,把持的越紧,强加干预就越容易失去。聪明、贤能的人做事不会违背自然规律,强行逆为,因此就不会招致失败;不过分贪婪,强行占有,就不容易失去。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功亏于一篑,所以做事情至始至终都不能用丝毫懈怠,这样就招致失败。因此,聪明、贤能的人追求的没有贪念,不贪恋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学不到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借此以促进万事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妄加干涉。

感悟:这一章从内容上讲与前一章相接续,仍然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在本章的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他们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继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与老子不同,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关系到成败的问题也往往是由微小的隐患逐渐发展而来的,即所谓的“千里大提、溃于蚁穴”。解决问题要从细微之处着眼,防微杜渐。战国时期,名义扁鹊发现蔡桓公患了疾病,但由于蔡桓公因为疾患小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最终导致病入膏肓、不治而亡。
王润旭
2020-12-25 · 贡献了超过161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