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带形态与矿体厚度的关系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从图5-15和图5-17中可以看出:
1) 接触带上、下等值线数值大于中部,表明其上、下部分向围岩突出,而中部向岩体突出(接触带北侧为岩体,南侧为围岩),反映了接触带呈一向岩体突出的舌状体,与矿体的“S”形、楔形特征相吻合。
图5-16 1号矿体厚度等值线图
图5-17 2号矿体接触带顶面形态图
图5-18 2号矿体厚度等值线图
2) 舌状体的尖端呈带状,自东向西呈现出向下(深部)侧伏,而且往深部侧伏有加剧的趋势。
3) 接触面波状起伏,在接触面上叠加有明显的北西向隆起带(岩体向围岩的突出部位)和坳陷带(岩体内凹处)。当坳陷带与舌状体(本身也为一条坳陷带)交会时,则形成“洼坑”,而隆起带与舌状体的交会则形成相对隆起的反向“孤峰”。
从图5-16和图5-18可以看出:
1) 矿体呈带状分布,其发育的位置正好位于接触带向岩体突出的舌状体的尖端部位,矿体围绕舌状体尖端富集,往上下急剧收缩,其展布严格受舌状体控制。矿体自东向西向下(深部)侧伏,与接触带侧伏特征一致。
2) 不同的部位矿体厚度不一,围绕舌状体尖端呈近等距形成一系列的“峰”和“谷”,对照图5-15和图5-17可以发现,其峰值位置正好位于舌状体与北西向波状起伏所形成的“洼坑”处,而且接触带凹陷幅度越大,则矿体厚度峰值也越大,显示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而在接触带上的“孤峰”处,则矿化较差,矿体厚度明显变薄,对应着厚度等值线图中的“谷”。
从矿体的水平投影图(图5-19)上也可以看出,矿体在围岩向岩体突出处矿体厚度明显增厚,而往两侧岩体突向围岩处矿化较差。由于矿体向南倾斜,根据“V”字形法则,这种围岩向岩体突出处,正好对应着岩体表面的“沟谷”,相反,岩体向围岩突出处则对应着岩体表面的“山脊”。
图5-19 安庆矿床1、2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2023-06-1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