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鳌拜的日子里,康熙相当于傀儡,虽说自己是皇帝,但作为四大辅臣之首的鳌拜,将权利紧紧的握在手中,他不但自作主张处理政事,还对康熙帝时刻监视,了解他的一举一动!
而康熙帝是非常聪明的,他表面上顺从鳌拜,但实则早已对鳌拜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可是鳌拜的权利太大,个人武艺也很高强,想要扳倒他,不会很容易!
所以康熙帝要从长计议,不但要训练高手对付鳌拜,还不能让鳌拜有所察觉,只能放弃大内高手,用一群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鳌拜的怀疑!
康熙帝整天和这些孩子们练习摔跤,如果鳌拜的眼线在,他们就嬉戏玩乐,而康熙帝也表现得像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鳌拜才放松了警惕,甚至嘲笑康熙皇帝,整天做些没用得事情!
不仅如此,康熙帝还在练兵期间,让可信之人搜集鳌拜的罪证,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他和索尔图等人,设计让鳌拜独自去见康熙帝,并且卸下他的武器。
鳌拜一直以为康熙帝和这帮孩子只是玩耍而已,所以并没有防范,相当于自投罗网!见到康熙帝后,他还以为康熙帝让他为孩子们示范摔跤,怎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成功的将鳌拜捉拿,并用绳子紧紧的捆实了鳌拜的身体!
与此同时,康熙帝拿出罪证,痛斥鳌拜的所为已经激起众怒,每一条罪证都能让他死一回,此时的鳌拜已经毫无反抗之力,最终被打入大牢,按律判刑!
因为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啊,而且此计甚好,可以进退自如,另鳌拜防不胜防。
(一)生擒鳌拜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少有的长寿皇帝。而在这长达61年的执政生涯当中,15岁就生擒了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是很多崇拜康熙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
鳌拜出生于清朝勋贵之家,他的祖父乃是完部族长索尔果,叔叔费英东更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可以说他的家族是清初最为顶尖的家族。当然鳌拜本人可不是依靠家族的庇护才在清朝有了一席之地的,他可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获得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盛赞,并获封公爵这一异姓所能做到的最高等的爵位。
而后在顺治皇帝死后,因为鳌拜的忠心,他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三人同为辅佐大臣,自此鳌拜走向了人生最为鼎峰的时刻。作为托孤之臣,日后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的被杀,遏必隆的依附,鳌拜权倾朝野开始独霸朝堂。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鳌拜的独断专行与年少气盛的康熙的矛盾开始急剧上升。
再加上此时的鳌拜借助辅政大臣的身份已牢牢掌控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并任意的行使着原本只属于康熙的权力。最终不甘受制于人的康熙决定干掉鳌拜,夺回原属于他的权力。康熙先是以强身健体为借口召集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进入皇宫,然后秘密的训练他们,为日后生擒鳌拜做准备。
而后在1669年5月,他又借口此时中原各地尚未完全平复,需朝中大臣前往各地安抚的名义将鳌拜的亲信大臣调出北京。之后康熙在鳌拜的亲信都调离北京,那些原属于这些亲信所担任的官职还处于空缺的状态时,就乘机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这些位置上,而后并掌控了京城的兵权。
在做足准备后,在1669年6月14日康熙以有事要与鳌拜协商的名义将鳌拜诏入宫中。然后在鳌拜进宫面圣毫无防备之时,康熙那些秘密训练的亲贵子弟就突然冲出生擒了毫无防备的鳌拜。就这样曾经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就被一群他看来还是小孩子的布库们给生擒了。
(二)原因为何
话说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满清第一武士的鳌拜怎么就无缘无故地翻了车呢?实际上,这正是少年康熙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懂得隐忍不发还懂得示敌以弱。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使得康熙不得不用少年去制服鳌拜。
其一、无人可用
众所周知自鳌拜独霸朝堂后,整个朝堂几乎都已被鳌拜完全控制,不但六部都是鳌拜的人,连皇宫的侍卫处都被鳌拜控制,更别说当时康熙周边的太监、宫女也有很多都是鳌拜的人。 所以,康熙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只能去用这些初出茅庐的清白子弟,只有用这些身家清白的人,才能确保计策不会被鳌拜得知。
其二、忠君爱国
这些小孩子本就是从忠于皇家的那些家族中挑选出来的亲贵子弟,而这些孩子可以说就是一张白纸,此时的他们身上没有跟朝堂上的任何派系有瓜葛,而且也没有任何成年人的那种心思。正如康熙当年在决定抓捕鳌拜的时候问这些小孩子“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他们毫不犹豫的回答“怕皇帝” ,正是有着这份心性,才敢于向鳌拜出手。
其三、进退自如
话说这条计策最好的一点在于,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康熙都有充足的理由和说法应付鳌拜。如果成功了的话,自然不用多说,而如果失败了,也可以推说是这群孩子们想要领略满洲第一武士的风采,属于孩子们之间闹得玩的。毕竟,以一群少年就想制服权臣,恐怕连鳌拜自己都不太相信吧,所以这才是康熙计划的最大保护色。
因为大内高手里面有很多是鳌拜的人,康熙不可能信任他们。一群孩子足以让鳌拜放松警惕,生擒鳌拜简直轻而易举。
选择一群孩子可以麻痹鳌拜鳌拜经历了三代帝王,羽翼丰满,年幼的康熙无法与之抗衡。康熙原本有四名辅政大臣,但是慢慢地鳌拜将其他三人排挤了出去,朝堂变成了鳌拜的专场。等到康熙十四岁的时候,鳌拜仍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还给康熙。他肯定会在康熙的身边安插眼线,这么一来那些大内高手很有可能已经是鳌拜那边的人了。
康熙也明白鳌拜肯定会监视他,所以他要麻痹鳌拜。他让别人给他在宫外找了一批小孩陪他摔跤,表面上是为了摔跤,实际上康熙一直在训练他们,以便有朝一日能够生擒鳌拜。而鳌拜看到康熙整天不务正业,只知道摔跤,就完全放松警惕了。
制服鳌拜其实并不需要大内高手鳌拜年轻的时候所向披靡、以一敌百,那也是以前的辉煌战绩了,等到他跟康熙斗的时候,他已经快要六十岁了。一个六十岁的人,体力肯定明显不如从前,更何况他已经很久不上战场了,战斗力肯定大大下降了。一个小孩或许制服不了鳌拜,但是一群强壮的小孩呢?鳌拜已经六十岁了,肯定是打不过的,只能乖乖认命。几个小孩就可以制服鳌拜,所以并不需要动用到大内高手。
为了让鳌拜放松警惕,康熙可谓是精心设计、步步为营,平时对鳌拜言听计从,还经常赏赐他。康熙当了那么久的孙子,怎么可能会在用人的关键环节上面出错呢。而鳌拜狂妄自大,注定会被康熙拉下马来。鳌拜被关进大牢之后,康熙并没有下令处死他,只是将他抄家了。
康熙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平心而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不靠谱。这到底是史实还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呢?
根据《清史稿》当中的记载,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
所以可以看出,鳌拜的确是被这些少年侍卫制服的。康熙非常聪明,他这么做肯定是有充足的理由,而不是在闹着玩。
只要了解当时的背景,相信大家就不会对此感到惊讶了。在当时,鳌拜在朝廷当中简直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当时已经不是皇帝监察鳌拜,而是鳌拜在监视皇帝了。欺君擅权,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鳌拜是再合适不过。
在当时,康熙的权力几乎是降到了最低点,鳌拜虽然智商不是很高,但是他对康熙皇帝还是比较提防的。如果康熙皇帝秘密召集侍卫,这肯定会引起他的戒备,可如果康熙召集孩子,那么鳌拜就不会警惕。毕竟,康熙本身就是个孩子,鳌拜自然以为康熙是召集他们一起玩耍。
在当时鳌拜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彪悍的战绩,就是因为他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武力值都是顶尖的。
史料有载,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 鳌拜是非常勇猛的。
他的武功非常高,几乎没有人能在单挑方面胜过他。面对这种情况,就连禁卫都有可能会翻车,更别说是普通的孩子了。
康熙皇帝考虑到了这点,所以他特意让孩子们学习摔跤,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战斗力,好让他们有抗衡鳌拜的能力。
史料有载,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
至于这些孩子的来历,在正史当中并没有提及。有人说他们是太监,也有人说他们是王公贵族的孩子。但至少可以肯定,这些孩子绝对不是大家印象当中那种蹒跚学步的孩子,而是那些近似成年人,看起来孔武有力的少年。
康熙的奇招让他立于不败之地。即使他失败了,这件事也不会对他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康熙计谋失败的情况下,如果鳌拜面对的是禁军侍卫,那么他肯定会直接翻脸,鳌拜和康熙肯定是没有办法和解了。可如果鳌拜面对的是这些孩子,康熙完全可以说这是在和鳌拜闹着玩,鳌拜虽然会有些不忿,但这也不会彻底激怒他。
相信大家在看完上述的解释后,绝对不是在佩服康熙的智商,而是在质疑康熙是否杞人忧天。鳌拜真的那么难被制服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大家要知道,将鳌拜制服在地和制服鳌拜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当时朝廷当中的文武百官不少都是出自鳌拜的门下。
史料有载,文武各官、尽出门下。
如果鳌拜被关在了监狱当中,但是被人给救走了,那么康熙照样算是失败。
至于诛杀鳌拜,康熙也是不敢的,如果鳌拜的那些党羽发生暴动,康熙还真的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综上所述,康熙当时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能想出来的最稳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