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这就要从数千年的中国商代社会说起了。在当时,中国原始社会尚未脱离神话的影响,因此在君王之下权力最高的人并非宰相,而是当时负责祭天仪式的祭司。由于祭司的职业十分特殊,负责君王和神明的沟通,久而久之,普遍百姓就认为祭司的姓名蕴含着神明的暗示,因此不敢直呼他们的姓名。
那么问题来了,祭司也是人,家中也有亲戚和孩子,那么外出的时候别人要怎么称呼他们呢?古人也考虑到了这个十分尴尬的问题,于是他们允许祭司在自己的姓名之后另外取一个具有深意的名字,作为当时他们姓名的替代,这也就是所谓“字”的由来了。由于是外人所使用的,因此“字”又被称为“表字”,这也就是成语“表里不一”的由来。
不过,在中国古代,能够认字的人实际上是很少的,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识字率大约只有5%左右,因此对于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来说,是没有所谓“字”的使用权的,只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能够使用“字”,因此这个习俗也就从文人之中流传下来。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的“字”和姓名之间又有什么深刻联系呢?这里我们用诸葛亮的字做示范,诸葛亮复姓“诸葛”,名是“亮”,而字是“孔明”,姓是用于纪念上古先祖所使用的,一般不必解释;而名是自己独有的标签和文化,是用于区分自己个他人的存在,因此比较关键,父母取名一般不敢大意;而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要和名相配,两者相称凸显其本意,比如说孔明就是用来解释“亮”,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而另一种情况需要参照自己的家谱,按照家谱记载,自己的这一辈到了什么字,就使用什么字作为“字”的一部分,这里我们用岳飞的字“鹏举”距离,所谓“鹏”是为了和“飞”相衬,而所谓“举”就是岳飞家谱之中他们这一辈所使用的字,代表着岳飞的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