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拥兵70万叛乱,却为何会输给只有20万军队的康熙?
吴三桂在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却被处于劣势的康熙来了个大翻盘,原因完全在于他的军阀本质。
一、吴三桂的性格特征
明朝灭亡后,明朝仅存的最精锐的一支边防军——关宁铁骑,意外地落到了吴三桂手里,夹在势均力敌的清军与闯军中间,于是,吴三桂俨然成了秦朝末年的韩信,“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吴三桂的军阀本性显露无疑,反复无常摇摆不定,始于降闯终于降清,力求获得利益最大化,最终成为清廷鹰犬,对自己的大明故国的军民痛下杀手,落下千古恶名。
他功成名就之后,为了确保自己的既得利益,死死抓住兵权不撒手,隐然成为称霸西南的土皇帝,让新生的清朝皇帝如芒刺在背。最终双方的矛盾激化,吴三桂再次显露出毫无原则的本性,背叛清朝,双方大动干戈,为了一己之私不惜让天下百姓重新遭受战火摧残。
由此可见,吴三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阀,唯利是图毫无原则,心中毫无国家与君父概念,只有他自己的前程富贵。这种性格曾经成就了他,也最终让他自食恶果。
二、吴三桂生命中最后一个转折点
康熙十二年(1673年)末,平西王吴三桂与康熙之间因为“撤藩问题”尖锐对立,各不相让,最终吴三桂倚仗自己的军事实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悍然起兵北伐,掀起“三藩之乱”。
不得不承认,吴三桂的人品不怎么样,用兵之道却毫不外行。清朝的八旗兵号称当时东亚最强军队,在吴三桂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击之下,连连败退,几无还手之力。
当时清朝入关未久,天下民心眷恋故明之心仍然很强烈,因此吴三桂起兵之初也得到各地百姓的声援与支持,清朝一时间陷入众叛亲离、土崩瓦解的绝境,京师的王公贵族们,很多人已经打起了卷铺盖回关外老家的主意。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已经几乎把整个南方括入囊中,大军饮马长江,气势如虹。北岸的清军已经风声鹤唳,兵无斗志人心惶惶,只要吴三桂乘胜进兵,渡江北上,穷追猛打,一举推翻清朝几成定势。
但此时吴三桂的军阀本质再度显露,又打起了他的小算盘。万一真打过长江去,灭掉清朝,到时候让谁当皇帝?难道真把自己血战夺来的江山送给朱明子孙?毕竟“反清复明”只是他的幌子。与其如此,何不与清朝划江而治来个南北朝,保住江南一亩三分地即可,自己还能继续当土皇帝。
于是吴三桂在手握70万大军的绝对优势下,攻势却戛然而止,匆匆忙忙登基称帝,坐视康熙调兵遣将从容备战,最终被康熙一举翻盘。他的军阀本质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