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作文,人物细节描写的。 500字左右,高三作文。
3个回答
2013-07-05
展开全部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1.细节描写:童年往事
孩提时,迷恋西瓜,现在长大啦,有时还真怀念那种透心凉的感觉。街头小摊抑或是屏幕画面的瓜影映入眼帘,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
夏日里,余日的光辉沉入天角,燥热也渐渐消逝。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的精神格外舒畅。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我(大概五六岁)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透过水面,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前川”。蚊子在耳边“周游”,心里也丝毫不在意。一张灿烂的笑脸下,有一颗期待的心在等待—瓜囊的甜丝丝。
待到西瓜切成一块块的:只见西瓜子如黑珍珠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许凉意;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流下来,一滴,两滴;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最最幸福的时刻是:冰镇的西瓜捧在手里,全身似乎有一股寒流来回飘荡。
2.甜 甜 的 泥 土
黄 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有一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总结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个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三、请同学举一些细节描写的实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学过的细节描写的例子:
①语言细节描写: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项脊轩志》中,通过老妪回忆先母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个细节,其情其景历历在目,无怪“(妪)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就是读者,我们能不感动流泪吗?
②行动细节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孙犁《荷花淀》)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③肖像细节描写:“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描写一样,都是对别里科夫服饰的描写,属于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语言,漫画式的勾勒来揭示别里科夫种种有形的套子及自愿入套的心理,因循守旧的性格。这种独特的肖像描写,显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④场面细节描写:《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四、归纳细节描写的特征:这样不断地实践和思索,我们就不难得出有关描写的最基本的理论:
⑴成功的描写语段都是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
⑵成功的描写语段都离不开作者仔细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
⑶成功的描写语段总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的。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五、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经历与观察,写一个细节片断。
六、写好细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 “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1.细节描写:童年往事
孩提时,迷恋西瓜,现在长大啦,有时还真怀念那种透心凉的感觉。街头小摊抑或是屏幕画面的瓜影映入眼帘,童年吃瓜的那一刻又浮现在眼前:
夏日里,余日的光辉沉入天角,燥热也渐渐消逝。在晚风的吹拂下,人们的精神格外舒畅。这时西瓜的清香气息弥漫在街道里,时强时弱,若有若无。我(大概五六岁)双手合抱膝盖,如猫逮耗子似的,蹲坐在小板凳上,乌黑的小眼睛瞟着西瓜在水中上下打转儿。透过水面,脸上的汗珠早已风干,一道一道的,像瀑布一样遥挂“前川”。蚊子在耳边“周游”,心里也丝毫不在意。一张灿烂的笑脸下,有一颗期待的心在等待—瓜囊的甜丝丝。
待到西瓜切成一块块的:只见西瓜子如黑珍珠镶嵌在红彤彤的瓜肉中;而瓜肉透着些许凉意;瓜汁顺着明镜似的瓜面流下来,一滴,两滴;瓜面的纹理就像彩瓷表面工笔细描的线条……
最最幸福的时刻是:冰镇的西瓜捧在手里,全身似乎有一股寒流来回飘荡。
2.甜 甜 的 泥 土
黄 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有一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总结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
(1)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里,对病人的肖像描写就是一个细节。正是这个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在鲁达打死镇关西之后他诈死,就是一个语言的细节,说明鲁达粗中有细,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3)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比如,还是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关于鲁达借银两帮助金老父女这个段落中,在使用的动词上就生动的表现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 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爸爸的看护者》一文中,对少年西西洛在看到“爸爸”生病很严重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非常能够表现这个少年体贴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5)表情变化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在《七个火柴》一文中,在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之后的表情变化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值得品味的细节。
(6)服饰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 要通过服饰描写看得出来这个人的职业特点,同时,也看得出来在职业特点之外的个性特征,这才是好的关于服饰的细节描写。
(7)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比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对鲁提辖如何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这个部分的描写就可以看作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细节描写。
三、请同学举一些细节描写的实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学过的细节描写的例子:
①语言细节描写: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读书人窃书不算偷。” 《项脊轩志》中,通过老妪回忆先母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一个细节,其情其景历历在目,无怪“(妪)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就是读者,我们能不感动流泪吗?
②行动细节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鲁迅《药》)作者对康大叔取钱的动作描写,用了“抓”“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生动地刻画了康大叔凶狠、贪婪、惯于敲诈的丑恶嘴脸。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孙犁《荷花淀》)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③肖像细节描写:“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描写一样,都是对别里科夫服饰的描写,属于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语言,漫画式的勾勒来揭示别里科夫种种有形的套子及自愿入套的心理,因循守旧的性格。这种独特的肖像描写,显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④场面细节描写:《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象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四、归纳细节描写的特征:这样不断地实践和思索,我们就不难得出有关描写的最基本的理论:
⑴成功的描写语段都是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
⑵成功的描写语段都离不开作者仔细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
⑶成功的描写语段总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的。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五、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经历与观察,写一个细节片断。
六、写好细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 “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这一段细节描写既真实又典型,突出其主人公的特征,也表现劳动人民那种健壮、勤劳的共性特征。又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还是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2013-07-05
展开全部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外貌描 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 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形象的描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 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 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 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特别是与闰土少年时期的外貌呼应,更加深 刻地突出了主题。但是外貌描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好的外貌描写必须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行动描写是用描述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如陈 靖的《马背上的小红军》: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 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 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 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 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 还有 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 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 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 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 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 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强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 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 海滩上 、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 喊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 鼓的干粮袋,里面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 ,怎么 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 孩子哭……�(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10月3日)
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小红军临牺牲前的动作坚定、有力、感人至深,深刻地揭示出长征小英雄 的内心世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
对话描写,是指用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 形象的一种方法 ,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等深刻地揭示出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迂腐、穷酸, 是对没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
心理描写,是指刻画人物内在精神世界,描述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 历程的一种写人 方法,是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手段。比如鲁迅《 故乡》开头一段里这样描写故乡的景物和“我”的心情:“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惊起来了。”这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 的心理情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心理描写对于中学生来讲,相对较难把握,不作高要求。但是,同学们应在阅读时留意揣摩 ,并在作文时练习运用,这对提高作文技巧,丰富表达方式是有益的。
�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 的描写。外貌描 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 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形象的描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 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 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 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特别是与闰土少年时期的外貌呼应,更加深 刻地突出了主题。但是外貌描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好的外貌描写必须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行动描写是用描述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如陈 靖的《马背上的小红军》: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 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 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 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 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 还有 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 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 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 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 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 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强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 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 海滩上 、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 喊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 鼓的干粮袋,里面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 ,怎么 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 孩子哭……�(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10月3日)
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小红军临牺牲前的动作坚定、有力、感人至深,深刻地揭示出长征小英雄 的内心世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
对话描写,是指用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 形象的一种方法 ,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等深刻地揭示出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迂腐、穷酸, 是对没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
心理描写,是指刻画人物内在精神世界,描述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 历程的一种写人 方法,是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手段。比如鲁迅《 故乡》开头一段里这样描写故乡的景物和“我”的心情:“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惊起来了。”这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 的心理情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心理描写对于中学生来讲,相对较难把握,不作高要求。但是,同学们应在阅读时留意揣摩 ,并在作文时练习运用,这对提高作文技巧,丰富表达方式是有益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05
展开全部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塑造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具体地说,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致描摹。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语),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节描写的作用有:塑造人物性格,渲染环境、烘托气氛,结构全篇,深化主题。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 一、描写景物要细致入微 在写景之前,要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把景物写“活”,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 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鲁迅先生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二、描写人物要独特真实 描写人物语言、肖像,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而且要透过个性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 例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三、描写场面要见微知著 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要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例如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多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道“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第二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 最后要清楚细节描写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有真实感,有说服力。二是细节要有代表性,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细节描写必须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的倾向。选择的细节一定要是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如果同表现中心思想无关或关系不大,那你描写的细节哪怕再精彩、再生动也没用,如果不忍痛割爱,反而会成为包袱。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