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理科考生,估分550-560,应该如何报志愿?专业想选计算机类。 20

 我来答
best17long
2008-06-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选个计算机专业比较强点的学院,在选学校是要结合自己的爱好来选,专业也一样,下面是关于报考的一些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二、正确处理八大关系必不可少

1、正确处理同批次第一志愿与非第一志愿之间的关系

第一志愿最为重要,但非第一志愿也不可缺少。正确处理之,就是首先要完全掌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之报考技巧。其次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不适用,以及许多院校没有规定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时候;牢记采用“梯度”报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条件,即所报院校必须在前3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至少是该院校在前一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确定其当年的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或严重不足。再做到使志愿之间保持一定的梯度。具体有:(1)同批次志愿之间应形成梯度。特别是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之间均应拉开一定的档次,保持一定的梯度。(2)所选院校的专业与专业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梯度。除了院校与院校之间形成一个梯度外,还要按一定分数间隔,院校专业与专业之间形成一定梯度,第一院校的专业与第二院校专业之间也形成梯度。(3)不同批次的院校之间也应有一定的梯度。每批院校之间有热冷区别,在录取过程中经常出现少数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上批院校的批次录取控制线高出许多的现象,所以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也要注意。

2、正确处理考生志趣与自身竞争力的关系

(1)、当考生志向兴趣与自身竞争力一致(即自身竞争力很强,或自身竞争力并不是很强但也可保证志向兴趣)时,考生填报志愿与个人的理想、志趣、个性、特长密切结合,有助于学有所好、学有所长,激励自己潜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有利于考生成才和发展。这是上策,但毕竟这样的情况为数不多。(2)、当考生志趣与自身竞争力不一致时,考生就要三思而后行,在两难中选择:①力保志趣,降低档次或批次。②不降档次或批次,偏离志趣,或放弃志趣。

3、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

各高校的招生专业及人数反映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招生计划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志愿是考生志向和兴趣的反映。虽然个人的志向、兴趣、爱好是考生选择志愿的主要依据,但在考虑个人需要时,不能不兼顾国家的需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在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自主地选择个人喜爱的院校和专业。
4、正确处理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

注意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结合,形成地域上的广度。本地院校离家近、招生计划多,外地院校离家远、招生计划相对少些,但都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眼睛只盯着本地院校,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采取内外兼顾的原则。不要只注重招生院校的地理位置,而忽略招生院校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就业去向等多种因素。考生“扎堆”报考本地院校和“热门”地区院校,使这些院校录取分数大大升高,考生可能会失去一些录取机会。希望广大考生既积极考虑本地院校,又充分考虑外地院校,既积极考虑坐落大城市的高校,也充分考虑大城市以外的高校。

5、正确处理招多与招少的关系

各高校招生人数多少与录取机会大小有一定关系,关键在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之比。因此,应辩证对待、综合分析,妥善处理好两者关系。掌握心仪院校的报考动向、大小年及循环年等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一般情况来说,本地院校招生计划较多,而外地招生计划较少,因此招多招少的关系,实质上基本是本地院校于外地院校的关系。何谓报考动向?就是报考的当年,许多考生是对本地院校感兴趣大,还是对外地院校兴趣大,这是每年必须掌握的报考动向之一。因为全国除了北京以外,可以说外地的院校比本地的院校要优、要强,而且因地域性问题导致差别更大。因此有的超一流的学校和有些重点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另外一点,外地院校单个招生量较小,当总和起来并不少,关键是外地院校的招生专业是非常丰富的,它可以满足许多考生的专业需求,这一点连北京的院校都为之逊色,需要外地的院校的补充,何况其它地方。因此报考这部分专业及院校的考生是坚定的招少派,或者说是外地派。大小年前面的章节已有专门的介绍从略,但对大小年加以把握是必须的。何谓循环年?就是有些院校的报考人数,并不是一年剧增,一年剧减,导致录取分数高低落差很大出现大小年,而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逐步增高,到了许多考生都认为是高不可攀的时候,就突然有一年报考人数剧减录取分数跌到低谷。如2005年北大在四川招生就是如此,文科差3个、理科差7个均未招满;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许多重点高校在湖北招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只不过是未引起大家的重视罢了。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太少的较难于把握,因为有的院校一共就招几个人,多一人与少一人报考差别就很大,加之现在基本上实现了”网招”,有些学校也就不派招生老师到招生现场了,于是就连交流、反馈信息的机会都没有了。这样的报考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有丝毫的疏忽大意。当然世界上的事物也是一分为二的,风险与机会往往是相生相伴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会而减少风险。

6、正确处理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关系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的落榜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院校录取到哪个批次就依据哪个批次志愿,考生要正确理解再加以填报。(1)、关于提前批。由于提前批是”混合报”,即既有本科,又有专科;既有第一批次本科,又有第二批次本科,甚至有的地方有第三批次本科。高考志愿填报提前批(大多数院校不是想报就报的,先要体检、面试等),最大的好处是增加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录取机会。但不利因素也是有的:提前批招生院校不太多;招生专业的选择范围较窄;在大城市的高校不多;重点院校较少等等。考生一定要把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分析透彻了再报,因为一旦录取了是无”后悔药”可吃的。 (2)、关于本科第一、二、三批。属于这三批的考生尤其是第一批及其高分考生,要知道”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的志愿填报录取之游戏规则。这就是对于后续批次志愿,你如果不报,就非常可惜的浪费了一次或几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而如果你填报了,你就增加了一次或几次非常难得的可能被录取的机会。高招报考中出乎考生与家长之外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不要以为自己分数高,就一定会在第一批次录取,而忽略后续批次志愿的填报,这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懂之游戏规则的表现,说句不该说的话,你即便被录取了不满意的批次院校或专业,当你在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并全面加以权衡利弊后,你如否决那还不容易,”用脚投票”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报,那就连”用脚投票”的机会都没有了。余下从略
7、正确处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

虽然说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报考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时代、时期的烙印。(1)、许许多多的人都去争报热门专业,说他们盲目跟风、赶潮流是不客观的。(2)、虽然对专业的热门与冷门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说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经常变化的,几乎一年一个变,是不科学的,不符合事实的。真正的热门专业是多少年都不会大变的。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电子信息产业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已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知识密集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与此相关联的几个专业的“热”,就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都不会变的(不排除其热度会有所变化)。当然,也不排除有的热{冷}门专业在热{冷}了许多年后供需达到不平衡,就会有所变化。这正是掌握报考技巧显示威力之所在。(3)、在市场经济下,专业决定就业,专业是就业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专业选择,首先是就业的要求,也是个人成才与发展的要求。热门专业大家都想报,但不是人人都能报的。自身竞争力很强,足以支撑报名牌大学的热门当然好,但竞争力不是很强,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两难中选择:①、力报热门,降低档次或批次。②、不降档次或批次,偏离热门,或选择冷门。(4)要充分认识到,进了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前程似锦;入了冷门,未必都是命运不济。

8、正确处理经济发达地区院校与欠发达地区院校的关系

(1)、自身竞争力足以支撑考生报考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当然要毫不犹豫地加以选择,因为这是上策。只有为数不太多的考生具有这种条件。(2)、自身竞争力不足以支撑考生报考京、沪、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而能够支撑报考经济欠发达地区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时,笔者赞同到欠发达地区去。理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条件可能差一些,环境艰苦一些,但年青人为求学成才吃点苦是值得的。欠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之所以称为名牌,是因为其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都是非常高的,办学也是富有特色的。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由过去国家统包统配转变为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办法。所以只要是符合国家新时期发展所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哪里都急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参考资料: http://www.examda.com/zikao/problem/20080510/112952177.html

530401017
2008-06-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郑州轻工业学院最保险.华北水利至少超二十多分才有可能.还是郑轻吧.学校新建了校区.并且今年入住.学校又有实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