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为什么要分成春秋和战国两端?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5-02
展开全部
春秋和战国分割的标志是三家分晋,公元前450多年吧
春秋时代讲究王霸政治,也就是打着尊从国王的名义称王称霸,因左丘明著国史(左氏春秋转),孔子整理成《春秋》而得名
战国则是因为各国征战不休,从争霸上升到了灭国统一的道路,周王室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诸侯国的制约能力,反而渐渐要受控制,各国自我征战,是为战国
注意:春秋和战国都是汉朝人的说法,应该是西汉末期形成的,在此之前,人们称之为先秦周代
Jenova_W
2017-05-22 · TA获得超过47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9万
展开全部
  • 春秋时代特征——以礼为尊

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遍布天下达到几十个,例如:宋、鲁、齐、蔡、郑……周公创周礼,礼教天下,使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纲常明晰,诸事有制可循,诸侯皆尊之。礼制是该时期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世人皆奉周礼,以德为尊。

  • 春秋霸主的意义

礼制毕竟只是一种道德规范,违背礼制之举虽然为世人所不耻,但各诸侯国为一己私欲,偶有违礼失德之举,或无视纲常,或兴不义之兵。周天子自身实力有限,于是就允许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国成为诸国之首领,维护天下秩序。像郑庄公、齐桓公……等都在国家强盛的时候担当霸主角色。“霸”者,伯也,即家中排行老大。如果有国家发生不义之举,做了有违德行之事,霸主则会独自或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讨伐,给予教训。而春秋时期的战争大都会在两放列阵后几个回合内结束,大多数时一场战争一天之内就结束了,且不会出现大肆杀戮的情况,因为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礼制,宣扬道德,教育为主“。

  • 分水岭特征——不尊纲常,臣上君下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两者共性都是原诸侯国中的氏族实力壮大后取代国君。晋国赵氏、魏氏、韩氏,灭掉竞争对手的其他氏族后,向周天子请求分封,而其时的周天子已十分落没,无奈之下将晋国分给三家,建立了赵国、魏国、韩国,是臣子取代国君。田氏代齐亦是如此,齐国田氏先诛杀齐国公室扶持傀儡国君,后废掉国君取而代之,后由周王册封。虽国号依然为齐,然而也是臣子代替国君。可以说,齐、晋两国发生的都是叛逆之举,然而此时的天下已然是私利为上,礼制德行不再具有有效的约束力,也难怪孔子发出“礼坏乐崩”的感慨。

  • 春秋以礼为尊,战国以利为尊

两个国家的臣子叛逆之举被周王室(无奈的)准许了,使得天下列国皆摒弃了道德和礼教的束缚,一切所为皆为一己私利,一国私利。虽然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谁也不敢太过于造次,但随便找个借口便向他国兴兵掠地,抢夺人口,打劫财货的比比皆是。列国为了能生存于大争之世,为达成兴国强兵不择手段。相互征伐也不再考虑礼仪,都是抱着处之而后快的想法,天下杀戮四起。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两国交兵厮杀无度,甚至大肆杀降,几乎为了君主利益,国之利益完全将道德抛诸脑后,与春秋时的天下之风大相径庭。故而可以说就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起了一个坏头,将天下带入了战国时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06
展开全部
分别由《春秋》和《战国策》得名
东西周则是因为东周王都想对于西周在东,故称原来的周朝为西周,后来的周朝为东周。
历史上这类现象还有东西汉、东西晋、南北宋等,都是根据其首都相对位置命名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