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总记得别人的坏,却不记得别人的好呢?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是一种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就如在对成败的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觉得成功是自我努力的结果;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认为是外界的环境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总是记住别人的坏倾向于外归因,人们希望通过自我防卫减少受伤害的次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这么一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自私地认为别人对他的好是应该的,因此一旦别人做的事不如他心意,与他利益相悖的时候,对他来说都是坏的事情。这必然使他印象深刻,更有甚者会破口大骂对他不好的人。我想说,你能轻易接受别人的好,必然要有接受别人坏的心理。所以,别人给我们的坏,我们也别抗拒,别觉得委屈。该委屈的是对你时时好,但是你却只记住他一时不好的那人。但凡有原则的人,必然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好。别人给予的好,我们有一天必然是要还回去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非黑即白的观念,你要么是对我好的人,要么就是对我坏的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我们看电影、电视剧,经常会问的一句话。在心里给电影电视剧人物划分形象,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坏事的是坏人。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没有既对又错的答案。所以我们非黑即白的观念,让我们接受别人的好时,就定义他是好人。而突然发现这个人对自己不好时,就马上定义他坏人。好人总是比坏人多,所以坏人的形象万中无一,必然更为深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还记得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吗?寓言中农夫死了,因为他的善良用错了地方。假设要我们改写故事的结局,农夫被蛇咬后,死里逃生,经历了一场病痛后又活了过来,你觉得他以后再次遇见蛇时还会救它吗?我想不会再救了吧,故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实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的好不容易被记住,除非那个人有大恩于你,你从心里上要求自己要牢记他的好,允许他偶尔的“犯错误”。普通的小事如过眼云烟,太平常的东西容易被我们轻视,不容易形成刻骨铭心的记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而别人的坏一定是让我们痛了,让我们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