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7-09
展开全部
荀灌(303-?),西晋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
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陈玉成(1837-1862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十五岁的陈玉成随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他在童子军中表现极为出色,苦练一身好枪法。不久便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
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又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十八岁的陈玉成在奇袭武昌的战斗中,表现勇敢,建立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因他枪法高强,“三十检点回马枪”的美称已是妇孺皆知了。在西征战场上,陈玉成所向皆捷,1856年又提升为冬宫下丞相。同年,随燕王秦日纲去救援镇江,为清兵所拒,双方相持不下,为解救镇江之围,陈玉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坐一小舟,舍死直冲到镇江,和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陈玉成、吴如孝会同秦日纲内外夹击清军,清将吉尔杭阿被杀得大败,遂解镇江之围。紧接着太平军云集天京周围,乘胜力拔清军“江南大营”。在石达开、秦日纲等各路大军配合下,陈玉成率部参加了历时四昼夜的激烈战斗,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的被摧垮,解除了威胁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并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荀灌的父亲荀崧,是襄阳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欢迎的事,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发动了一场叛乱。杜曾突然带领重兵包围了襄阳城,扬言破城之后要杀掉太守荀崧,还要杀尽那忠于太守的人。荀崧公正无私,为官清廉,深受襄阳老百姓爱戴,他们和守军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挥部下攻城,死伤无数,仍不罢手。双方对峙日久,城里粮草一天比一天减少,守城的军民死伤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对部下说:“坐以待毙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围出去,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处境,必定会发兵来救襄阳。”话虽这样说,可是,那众多的叛军重重包围,连一只鸟儿也难飞出城去,怎样突围求救呢?两天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突围搬救兵。
情势更危急了,荀崧决定自己突围求援。众将士不让太守去,一个个苦苦相劝。这时,13岁的小女儿荀灌推开众人,走上前来。她说:“父亲重任在身,正在带领襄阳军民战斗。你是头儿,怎可随便离开?还是让女儿突围求援吧。”父亲知道女儿从小跟着自己习武,早就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枪剑戟也很娴熟,但是担心她人小力单,难当大任。荀灌急了,恳求说:“襄阳危在旦夕,难道我们都情愿等死不成?灌儿虽然年幼,却有破敌妙法。”
荀崧不以为然地说:“那你就说说看,是何妙法?”
荀灌说:“叛军攻城太急,几天以来已经疲劳不堪。我已经观察到了,他们白天组织还算严密,到了夜间,防守便松弛了。我只要带领少数武艺高强的军士,乘其不备,深夜突围,又有何难?”荀崧答应了她的请求,下令选拔精悍骁勇的军士,随荀灌突围。深夜,荀灌手执利剑和十几个武士骑马冲出城外。叛军都在睡大觉。等巡哨的发现时,荀灌已冲出包围。荀灌一行急驰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将军驻地。石览问明情况后,便说:“你们先吃饭休息,等会儿再商量破敌之计。”荀灌不肯吃饭,生气地说:“将军,您没听人说,救兵如救火吗?还是请迅速发兵,解救襄阳城吧。”石览说:“叛军兵力雄厚,只靠我的军队恐怕一下子难以击垮他们,必须请求南中郎将周访同时出兵,合力破敌。”荀灌说:“我这就写一封求援的书信。”她代替父亲写信件,请石将军派人速送周访。信上写着:“万一襄阳失守,叛军必然气焰更加嚣张,倾巢而犯近邻,将军必将首当其中,那时灭顶之灾在所难免。如将军肯发兵援救襄阳,平南将军石览愿同将军结为兄弟,共同举兵,合力击破杜曾叛军。”周访被信中的道理说服了,马上派儿子周抚带精兵三千,和石览的援军一起,飞驰襄阳。荀崧见援兵已到,率城里守军冲杀出来。杜曾两面受攻,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他见势不妙,仓皇撤兵而去。襄阳军民得救了。荀崧亲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将军石览和周抚,感谢他们的援救。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陈玉成(1837-1862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丕成,天王洪秀全嘉其忠勇,改名玉成。他是广西藤县大黎里西岸村人。出身贫农。幼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生活。1851年,十五岁的陈玉成随叔父陈承熔参加了金田起义。他在童子军中表现极为出色,苦练一身好枪法。不久便当上了童子军的首领。
1853年定都天京后,他又提升为“左四军正典圣粮”,主管军粮。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由于清军顽抗,久攻不下。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他亲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上,以致官兵溃散,遂陷鄂省”。十八岁的陈玉成在奇袭武昌的战斗中,表现勇敢,建立首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统领后十三军及水营前四军。因他枪法高强,“三十检点回马枪”的美称已是妇孺皆知了。在西征战场上,陈玉成所向皆捷,1856年又提升为冬宫下丞相。同年,随燕王秦日纲去救援镇江,为清兵所拒,双方相持不下,为解救镇江之围,陈玉成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坐一小舟,舍死直冲到镇江,和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系。陈玉成、吴如孝会同秦日纲内外夹击清军,清将吉尔杭阿被杀得大败,遂解镇江之围。紧接着太平军云集天京周围,乘胜力拔清军“江南大营”。在石达开、秦日纲等各路大军配合下,陈玉成率部参加了历时四昼夜的激烈战斗,清军统帅向荣败逃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的被摧垮,解除了威胁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肘腋之患,并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
2013-07-09
展开全部
很多个 问这个问题是不能完全回答的
首先是英雄的定义
其次是少年
再次是古代
像很多现在说少年英雄的故事都不过是传说而已 没有历史的实证
比如 康熙 十几岁的小孩手擒鳌拜 这样的算不算得是少年英雄呢??
很多长大是英雄的人 百姓总是加点料 给他的年少时光也赋予传奇色彩
这是中国的“传统”
首先是英雄的定义
其次是少年
再次是古代
像很多现在说少年英雄的故事都不过是传说而已 没有历史的实证
比如 康熙 十几岁的小孩手擒鳌拜 这样的算不算得是少年英雄呢??
很多长大是英雄的人 百姓总是加点料 给他的年少时光也赋予传奇色彩
这是中国的“传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09
展开全部
李四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