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在水浒传中到底有没有出卖鲁智深,有什么证据?
四大名著中,最有群众基础的,莫过于《水浒传》了。自成书以来,上至雅士名流,下至贩夫走卒,无不爱其书而不忍释卷。在这一百单八将里,最能体现普通人命运的,又莫过于林冲。逼上梁山的悲壮经历,使读者对他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少年时偶得此书,便如获至宝。读到与智深结拜,为之喜;读到与娘子恩爱分离,为之泣;读到火烧草料场,为之惊;读到手刃陆谦, 为之快;读到王伦逼纳投名状,为之怒;读到大仇未报身先死,则为之痛哭流涕。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作为梁山泊的灵魂人物,林冲一死,梁山的命运也就走向了终结。
林冲本是上有岳丈,下有娇妻,循规蹈矩的上班族,却无端遭权贵迫害,被朋友背叛,受解差欺凌,遇差拨勒索,逼得走投无路,上山落草,又得王伦白眼相轻,受尽排挤,梁山好汉里,数他最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悲情英雄,如今在网上却成了被黑的对象,实在让人心中气闷,不得不撰文以驳其说。
有人认为,鲁智深对林冲来说,既是结义兄弟,又是救命恩人,本应亲密无间,然而自“众虎同心归水泊”,鲁智深上了梁山之后,只和武松同进同退,而与林冲渐行渐远,甚少交集,显然是有意疏远。他们的根据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的性命,林冲却故意泄露鲁智深的身份,出卖了救命恩人。
在书中,鲁智深和林冲分别时,为警告解差,一禅杖打折了路边一颗松树:
“二个公人见了惊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阴谋论者认为,林冲这句话提到了相国寺和倒拔垂杨柳,是有意泄露鲁智深的身份,导致鲁智深回东京后被高俅缉捕,丢了相国寺菜头的工作,流落江湖。
这个说法不但于理不通,简直就是逻辑混乱。吴用智取生辰纲后,在梁山和林冲初次见面,就认为林冲是“大郡的人,诸事省得”,是个有见地的人。从林冲误入白虎节堂,高俅告他“手执利刃,谋刺本官”起,林冲就已经明白,他和高俅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林冲为了苟且偷生,无耻到主动献出妻子,高俅知道他本领高强,也会如芒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起初欲害林冲时,高俅曾踌躇再三,显然也是有所顾忌。
况且林冲本就是个隐忍荒丘的猛虎,睚疵必报的好汉,空有一身本事,却屈沉在小人之下,胸中早有不平之气。他在樊楼上酒后郁闷,吐露真言,书中早已交代得分明。而后 冲冠一怒,把陆迁家打得粉碎,执解腕尖刀,在街上连寻三日,太尉府里,哪个不知?高俅不除掉他,恐怕连觉都睡不塌实。而林冲出卖鲁智深,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呢?难道仅靠泄露了破坏高俅计划的人,人家就会放过他,不会实施新的计划了吗?在官场混的人要是这么心慈手软,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当年高俅是怎样对待王进的,林冲岂能不知?以林冲的阅历,他会天真到对这个政治流氓报以幻想吗?
既然明白高俅绝不会善罢甘休,那么林冲出卖了最亲近的兄弟,他一旦面临新的危险,又能指望谁来救他呢?这个账都不会算,你当林冲傻呀!
既然鲁智深的身份不是林冲泄露的,为何他一回去,高俅就指名道姓地派人去大相国寺捉拿他呢?我认为有这种疑问的人压根就没读过水浒。请看书中是怎样写的:
二人(董超、薛霸)暗商量:“我们被这和尚监押定了,明日回去,高太尉必然奈何俺。”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州,因此下手不得。舍着还了他十两金子,着陆谦自去寻这和尚便了,我和你只要躲得身上干净。”董超道:“也说的是。”两个暗商量了不题。
要知道他们商量这事的时候,是在林冲说出那句话之前。这大相国寺是北宋的皇家寺院,又位于东京最繁华的去处,也算是经济文化中心,寺里突然来了个莽和尚,竟能倒拔杨柳树,恐怕这事早已轰动了整个京师,那些吃衙门饭的,眼线众多,怎会不知?以他们的秉性,解差要撇脱干系,高俅要出恶气,即使不是鲁智深干的,也会打得他认罪。这种事古已有之,今亦未绝。
再以鲁智深来说,是个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真罗汉。为了救助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连正儿八经的提辖官都不做了,如今结义兄弟性命攸关,他会吝惜做一个庙里的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