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活数学化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创设生活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
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探究生活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于洁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灵山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于洁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教师可以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等 ,让他们边玩边数数 “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感受生活数学。
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可以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说说“我们所在的年级一共有几个班级?你在第几个班?”“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后,问:“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形体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吗?”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举出书本、抽屉、鱼缸、冰箱等数不胜数的例子。
通过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探究生活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于洁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开车的声音)灵山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于洁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灵山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展开全部
生活的数学
《生活的数学》是2001年2月1日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浩源。本书通过日常生活素材,讲述了如何运用所认识的数学内容,进而巩固所掌握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书名
生活的数学
作者
罗浩源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年2月1日
定价
10.8 元
旧书9成新/生活的数学 罗浩源者
包邮
¥79.00
古物潮玩 智能小程序
去购买
快速
导航
编辑推荐图书目录前言
内容提要
读者亦可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从另一角度欣赏数学的灵活应用,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1]
凡在内文引用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均附有详细的解释,使读者对这些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收温故知新之效。
编辑推荐
长久以来,不少同学误以为学习数学等同于了解定理的证明、背诵及套用公式、熟读例题及操练习题,因此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数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令是智性的追求,而且是充满美感的。[2]
图书目录
前言
A代数
中学数学课程之代数纲要
A1 怎样找出书本背后ISBN的最后一个数字?
A2 世间质数有多大?
A3 纽扣函数
A4 怎样选择广告上的优惠计划?
A5 解开身份证号码之迷
A6 穿高跟鞋真的使人觉得美些吗?红豆沙与芝麻糊相对论
A7 红豆沙与芝麻糊相对论
A8 高大的篮球队员为何会有较大的跳跃恐惧感?
A9 长人会有较佳的徒手潜水能力吗?
A10 如何评估校对效率?
A11 摄影的数学
A12 怎样可改变“女性跑得比男性慢”的说法?
A13 从吃牛油吐司可理解身体质量指数
《生活的数学》是2001年2月1日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浩源。本书通过日常生活素材,讲述了如何运用所认识的数学内容,进而巩固所掌握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书名
生活的数学
作者
罗浩源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年2月1日
定价
10.8 元
旧书9成新/生活的数学 罗浩源者
包邮
¥79.00
古物潮玩 智能小程序
去购买
快速
导航
编辑推荐图书目录前言
内容提要
读者亦可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从另一角度欣赏数学的灵活应用,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1]
凡在内文引用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均附有详细的解释,使读者对这些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收温故知新之效。
编辑推荐
长久以来,不少同学误以为学习数学等同于了解定理的证明、背诵及套用公式、熟读例题及操练习题,因此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数既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令是智性的追求,而且是充满美感的。[2]
图书目录
前言
A代数
中学数学课程之代数纲要
A1 怎样找出书本背后ISBN的最后一个数字?
A2 世间质数有多大?
A3 纽扣函数
A4 怎样选择广告上的优惠计划?
A5 解开身份证号码之迷
A6 穿高跟鞋真的使人觉得美些吗?红豆沙与芝麻糊相对论
A7 红豆沙与芝麻糊相对论
A8 高大的篮球队员为何会有较大的跳跃恐惧感?
A9 长人会有较佳的徒手潜水能力吗?
A10 如何评估校对效率?
A11 摄影的数学
A12 怎样可改变“女性跑得比男性慢”的说法?
A13 从吃牛油吐司可理解身体质量指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