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刺蛾 [中文名] 刺蛾
[别名] 扁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学名] Thosea sinensis (Walker)
[英文名]slug caterpillar moth
[ 目 ] 鳞翅目
[ 科 ] 剌蛾科
[寄主] 麻类、桑树、茶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等多种果林及药用植物、花卉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
[综述]
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Eucleidae,亦称Limacodidae)昆虫,约500种。分布全球,多数在热带。幼虫肥短,蛞蝓状。无腹足,代以吸盘,行动时不像是爬行而是滑行。有的幼虫体色鲜豔,并有刺毛螫人,後引起皮疹。以植物为食。在卵圆形的茧中化蛹,茧附著在叶间。猴形刺蛾(Phobetron pithecium)幼虫的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乱蓬蓬的头发。结茧时附肢伸出茧外,用以保护和伪装。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3—18mm,翅展28—39mm,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深,触角雌丝状,基部10多节呈栉齿状,雄羽状。前翅灰褐稍带紫色,中室外侧有1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中部倾斜;中室上角有1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1.1mm,初淡黄绿,后呈灰褐色。幼虫体长21—26mm,体扁椭圆形,背稍隆似龟背,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边缘蓝色;体边缘每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各节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红点。蛹体长10一15mm,前端较肥大, 近椭圆形,初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茧长12—16mm,椭圆形,暗褐色。
[发生规律]
北方年生1代,长江下游地区2代,少数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以前蛹越冬。1代区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发生期不整齐,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8月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入土结茧越冬。2—3代区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一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一9月中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一10月。以末代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成虫多在黄昏羽化出土,昼伏夜出,羽化后即可交配,2天后产卵,多散产于叶面上。卵期7天左右。幼虫共8龄,6龄起可食全叶,老熟多夜间下树入土结茧。
[防治方法]
(1)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2)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地理分布]
分布东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别名] 扁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学名] Thosea sinensis (Walker)
[英文名]slug caterpillar moth
[ 目 ] 鳞翅目
[ 科 ] 剌蛾科
[寄主] 麻类、桑树、茶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等多种果林及药用植物、花卉等。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食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
[综述]
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Eucleidae,亦称Limacodidae)昆虫,约500种。分布全球,多数在热带。幼虫肥短,蛞蝓状。无腹足,代以吸盘,行动时不像是爬行而是滑行。有的幼虫体色鲜豔,并有刺毛螫人,後引起皮疹。以植物为食。在卵圆形的茧中化蛹,茧附著在叶间。猴形刺蛾(Phobetron pithecium)幼虫的附肢上密布褐色刺毛,像乱蓬蓬的头发。结茧时附肢伸出茧外,用以保护和伪装。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3—18mm,翅展28—39mm,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色深,触角雌丝状,基部10多节呈栉齿状,雄羽状。前翅灰褐稍带紫色,中室外侧有1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中部倾斜;中室上角有1黑点,雄蛾较明显。后翅暗灰褐色。卵扁椭圆形,长1.1mm,初淡黄绿,后呈灰褐色。幼虫体长21—26mm,体扁椭圆形,背稍隆似龟背,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边缘蓝色;体边缘每侧有10个瘤状突起,上生刺毛,各节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4节背面两侧各有1个红点。蛹体长10一15mm,前端较肥大, 近椭圆形,初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茧长12—16mm,椭圆形,暗褐色。
[发生规律]
北方年生1代,长江下游地区2代,少数3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以前蛹越冬。1代区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发生期不整齐,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8月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入土结茧越冬。2—3代区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一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一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一9月中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一10月。以末代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成虫多在黄昏羽化出土,昼伏夜出,羽化后即可交配,2天后产卵,多散产于叶面上。卵期7天左右。幼虫共8龄,6龄起可食全叶,老熟多夜间下树入土结茧。
[防治方法]
(1)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2)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地理分布]
分布东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展开全部
刺蛾 ,会蜇人,当受到攻击时候会迅速刺向对方,排出大量的毒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黄刺蛾的幼虫,又叫洋辣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