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清朝是从乾隆皇帝时期开始走向衰败的!
乾隆时期,可以说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清朝的国势一直在走上坡路,尤其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内部实现“由乱及治”,开创了繁荣的康雍盛世。尽管此后的乾隆时期也被后世称之为盛世,然这不过是清朝衰败过程中的“落日余晖”罢了。
当“太平天子”乾隆沉浸还在文武百官为他渲染的“虚假盛世”中时,清朝实际上已经在衰败的快车道不断加速前行。
从顺治到雍正,“由乱及治”的清朝走向了强盛;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努尔哈赤,但清朝作为全国性政权则是从顺治时期开始。顺治在位的十八年,清朝一直处于与南方汉族各势力的战争中,加上伴随期间的圈地、剃发、投充、逃人、禁关及屠城等清初“六大弊政”,使得满汉矛盾异常尖锐,清朝对内统治并不牢固。
但清朝正是在顺治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而这也算是为之后的康熙打下了一定的统治基础。
顺治病逝后,年少即位的康熙开始了他对清朝长达60年的统治。康熙年间是清朝走向强盛的关键时期。康熙的一生,开创了许多文治武功。
武功上,康熙先后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灭葛尔丹,击败沙俄,有效的巩固了清朝的领土完整。文治上,康熙遵奉孔孟之道,大兴儒学,重用汉臣治理天下,并革除了清初的一系列弊政,从而极大的缓和满汉矛盾,巩固了清朝的统治根基,最终使清朝逐步迈向强盛。
不过“人无完人”,康熙也有他的不足之处。康熙晚年为政过宽,加上在立储问题上一错再错,最终引发九子夺嫡,至使朝中派系斗争不断,百姓贫苦,天下疲惫。
但幸运的是,康熙最后选对了接班人,他就是“冷面皇帝”——雍正。素以“勤为天下先”著称的雍正虽然在位短短的十三年,但却通过钢铁般的意志推动社会改革,通过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开豁贱籍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从而扭转了康熙末年以来所积累的种种弊病,进一步促进了清朝的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释放清朝的生产力,将清朝的国力推向鼎峰。
如果清朝的乾隆皇帝能够在晚年不昏庸的,那么我想清朝的衰败,大概就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其实,大清王朝的衰败早就从乾隆皇帝时候开始了,有些读者持着“清朝的衰败是从嘉靖时期开始的”这种说法当然也不为错,但是确实有些有失偏颇。如果不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遗留下的弊端,那么在嘉靖皇帝统治初期,大清王朝又怎么可能会走下坡路呢?
很多人都会一味的误以为:“康乾盛世”的存在,并没有使得清朝开始走向衰败,简而言之,清朝的衰败和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任皇帝没有关系,但其实大家可以这样想一下,康乾盛世为什么没能延续到乾隆皇帝之后呢?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早在乾隆晚期,清朝就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败,而且这种衰败似乎是一种不可逆的、必然的结局。
乾隆晚期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就是一道很明显的分水岭,这道分水岭就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乾隆中期的时候,由于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他曾一度将康乾盛世的程度推到了鼎盛状态,但是自乾隆晚期昏庸开始,康乾盛世其实就已经成了名义上的名词词汇了,因为在大清王朝的百姓生活当中,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盛世的滋味。
在乾隆晚期之前,大清朝的国力一直在走上坡路,尤其是经过康熙统治之后的雍正统治时期,大清朝的上坡路趋势很明显,以至于这种上坡的趋势到了乾隆中期,便戛然而止了。如果乾隆晚年不昏庸的话,那么我想他是可以延续康乾盛世的,至少他不会给后人留下把柄。乾隆当初刚刚即位的时候,颇有一番明君风范,但是乾隆执政,尤其到了中后期的时候,他的执政作风便显得越发骄奢淫逸,乾隆皇帝开始变得好大喜功起来。
所谓的微服私访,那就是历史上国人熟知的七下江南,七下江南大概耗费掉了清朝国库2/3的银子,这锅谁来背?而且乾隆皇帝在晚年不断修缮离宫别苑,或许乾隆皇帝自己还幻想着康乾盛世的模样,但他却不曾想到他下江南游玩和修缮离宫别苑的银子,都是从劳苦大众身上搜刮而来的。当时虽然名义上依旧顶着康乾盛世的帽子,但实际上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踏进了水深火热当中,只不过娇奢淫逸蒙蔽了乾隆皇帝的眼睛,他没有体会到老百姓那种艰苦的生活滋味。
但随着乾隆皇帝的骄奢淫逸和昏庸程度,清朝国力不得已开始走下坡路,而且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直都在实行着,国人们都在幻想着天朝上国的姿态,但谁曾想到过?夜郎自大的心态之外、闭关锁国的世界之外,近代化的坚船利炮已经慢慢驶进了清朝的海域当中,可惜这一切,乾隆皇帝都没有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