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还是另有原因呢?
公元208年,孙权为父报仇,搞定了镇守江夏的黄祖,当他泪眼婆娑的抬头时,欣喜地发现,荆州离自己是如此之近,于是口水交织着泪水一起流下;此时的曹操刚搞定了北方,当属下告诉他,刘表病重,孙权又攻取了江夏时,曹操立刻忘记了鞍马劳顿,又开始重新披挂上阵;前一年刚得了诸葛亮的刘备,此时正在左右为难,诸葛亮告诉他荆州必须有,但内心告诉他这么做是不道德的。
机会一般不会留给只流口水和瞻前顾后之人,它通常会留给行动派。于当亲赴一线的曹操说到就到时,正在宛城权衡利弊的刘备只好说走就走,在逃亡的路上,诸葛亮曾再次建议他违背道德,但刘备却坚定地摇摇头,看着愿意追随他的十多万百姓,动情地说“我要以人为本”。
不过历代都么有人能光喊口号而拥有政权,刘备虽是皇叔也不能例外。
刘备除了让猛张飞在当阳桥使诈,接应了怀揣刘禅的赵云,迎来的就是一败再败,最后到了刘琦镇守的夏口,刘备才稍稍喘了一口气。
诸葛亮因为半道上,和东吴名义上来喝“菜汤”,实际上是来一探虚实的鲁肃照过面,因此他毛遂自荐要去向东吴求援。
本来以刘备多年打工的经历,这种事他要比诸葛亮更在行,但是诸葛亮的一剂“隆中对”,让他挺起了腰子,他不再想用力气换个温饱,而是想通过众筹,发现属于自己的事业。
诸葛亮见了孙权以后,并没有像罗贯中杜撰的那样舌战群儒,但也受到了孙权的质询。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先是为孙权介绍了一下形势,但是孙权并不为所动,而后诸葛亮又用激将法反劝孙权投降,结果孙权面子上挂不住才决定抗曹。
但骆驼认为,孙权和刘备的结盟,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的游说。
因为根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0年,刚来东吴上班的鲁肃和老板孙权曾有过一番私聊。
当时孙权问询鲁肃说“哥啊,现在形势不大好啊,大汉的统治摇摇欲坠,但我既然继承了父兄的衣钵,也想学齐桓公和晋文公,在乱世中为大汉天子抚平乱世,你看弟弟应该怎么做呢?”
鲁肃就说“弟啊,你可别闹了,现在的大汉能和当年的大周比吗?现在的大汉更像是秦末,而曹操那个二五仔,他想当的是项羽,弟啊,你的奋斗目标应该是刘邦,咱们先稳步发展,划江而治,然后再慢慢进击中原,到时间,你懂得……”孙权当时在语言上表示自己绝不会有这种大不敬的想法,但是转头就把出来投奔的鲁肃当成了自己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