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国捐躯!的人!有谁!
4个回答
2013-07-10
展开全部
屈原[1]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 屈原像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2] 屈原“朝发枉渚”处:今湖南常德德山
图片来源: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当年五月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徘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2] 屈原“朝发枉渚”处:今湖南常德德山
图片来源: 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 周波 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当年五月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2013-07-10
展开全部
岳飞,霍去病蒙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吴克仁:第67军军长,中将,1937年11月9日牺牲于华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10
展开全部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
壮烈殉国
孙承宗回家之后,开始埋头于《督师全书》《古今中官志》、《高阳集》等著作之中,还经常与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切磋学问,同时教育子孙,助民致富。
崇祯九年,金兵又从西线入关,退休在家乡江村讲学的鹿善继入定兴县城御敌,城破牺牲。孙承宗前往哭灵,祭奠忠魂。
为了防备清军进攻,他动员在山东当县令的长子孙铨捐资买砖,把高阳土城建成了砖城。
崇祯十一年十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孙承宗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机会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这样,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说投缳而死)。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慷慨悲歌响彻燕赵,人格气节辉映中华。
孙承宗死后(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阴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福王时,始赠太师,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
《明史》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钅质,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壮烈殉国
孙承宗回家之后,开始埋头于《督师全书》《古今中官志》、《高阳集》等著作之中,还经常与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切磋学问,同时教育子孙,助民致富。
崇祯九年,金兵又从西线入关,退休在家乡江村讲学的鹿善继入定兴县城御敌,城破牺牲。孙承宗前往哭灵,祭奠忠魂。
为了防备清军进攻,他动员在山东当县令的长子孙铨捐资买砖,把高阳土城建成了砖城。
崇祯十一年十月,清睿亲王多尔衮又一次率军踏破长城,侵犯畿南。好友蔡鼎等劝说孙承宗到保定避难,茅元仪则说服孙承宗到南方去,孙承宗都婉言拒绝了,他说:“我都这一把年纪了,没什么可怕的了,如果能有机会战死疆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就这样,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最后,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说投缳而死)。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慷慨悲歌响彻燕赵,人格气节辉映中华。
孙承宗死后(帝嗟悼,命所司优恤。当国者杨嗣昌、薛国观辈阴扼之,但复故官,予祭葬而已),福王时,始赠太师,谥号文正﹝当作文忠,见《明史》本传﹞。
《明史》赞曰:承宗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奄竖斗筲,后先齮扼,卒屏诸田野,至阖门膏斧钅质,而恤典不加。国是如此,求无危,安可得也。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而廷论纷呶,亟行翦除。盖天眷有德,气运将更,有莫之为而为者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