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07-10
展开全部
第一节、杠杆(本章重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抽象出杠杆。(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三、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作力臂的方法 :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二)做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三)举例说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的方法(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四、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难点的方法: (一)作力臂的方法 :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二)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三)画不同类型的杠杆(直的,弯曲的)五、教学流程(一)、杠杆1、定义2、五要素3、作力臂例题(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杠杆的分类(四)、生活、物理、社会(五)、例题分析六、关于力臂的典型例题(注意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七、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一)、 强调(1)、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2)、挂上钩码后能否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怎样使杠杆在什么位置平衡?这样的目的又是什么?(二)、第一课时举一两条简单的例题。如课本中P6的例题。 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灵活、综合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3)、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能用杠杆平衡条件灵活、综合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方法:一、(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二、多见一些题型三、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
典型例题(一)、定性分析1、杠杆的动态分析例1、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例2、 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方法点拨:找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作出它们的五要素进行对比分析。2、关于最小力问题例3、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AC =20cm , BO=40cm,OC=30 cm,AC⊥CO,BO⊥CO,O为转轴.在B处挂一重为100 N的重物 ,要求在A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2、关于最小力问题方法点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力臂。例4.如图11-4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F2最小 B.F4最小 C.F1最小 D.F3最小例5.如图11-11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图11-12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例6.如图13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 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二)、定量计算例7、一根1m长的杠杆,左端挂80N的物体,右端挂2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离左端多远(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端各增加1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则支点应往那端移动?移动多长?例8.在一些建设施工工地上,可以看见各种大型的起重机.如图11-52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易图,为了保证起重机在起重时不会翻倒,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现测得重物M的质量为4t,AB为10m,BC为4m,CD为1m.(g取10N/㎏)问:该起重机可起吊的最大物重为多少?(起重机本身的重不计)例9、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 0.25m。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
A.20N B.40N
C.60N D.8ON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剪刀医用剪刀理发剪刀方法点拨:总体上比较刀把与刀口的长度,实际使用时还要看被夹物体的位置。五、关于杠杆的类型1、在下列机械中, ①羊角锤②钓鱼竿③天平④钢丝钳⑤筷子⑥理发剪刀⑦普通剪刀⑧铁匠剪刀⑨缝纫机的脚踏板(10)铡草用的铡刀 (11)镊子(12)铁锹(13)道钉撬(14)定滑轮(15)动滑轮,它们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①④⑧(10)(13)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②⑤⑥⑨(11)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③⑦(14)六、关于实验1、小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在 (“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带就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了,这样做是为了 ;然后他在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仍然左端下沉,那么此时 (“能”或“不能”)再缠些透明胶带,应当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是为了 。如图17是小森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小森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第二节、滑轮(本章重点)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能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能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二、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突出重点的方法: (1)、讲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方法是做好课本实验,并用它们的杠杆示意图从理论上解释。(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的方法是数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或“动算定不算”。(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是“奇动偶定”。三、教学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2)、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突破难点的方法:(1)、强调动滑轮 的支点在轮的边缘,而不是圆心。(可用将圆柱体推上台阶说明支点不在圆心)四、教学流程(一)、定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二)动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三)、滑轮组1、特点2、绳子股数的判断3、滑轮组的绕法五、典型例题例1、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例2、学会组装滑轮组。 F=1/2GF=1/4GF=1/3G例3、.如图3所示,物体重力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1m(不计滑轮重、摩擦和绳重),那么( )
A.重物上升1m,F=10N
B重物上升1m,F=40N.
C. 重物上升2m,F=40N
D.重物上升2m,F=10N例4、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例5、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例6、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静止(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若再在a、b下面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 ) A.a下降 B.a上升 C.保持静止 D.平衡不平衡要看小砝码的质量大小而定 第三节、功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二、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的定义,定义式、单位(2)、举例说明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例说明几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四、教学流程(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定义3、定义式4、单位5、几种不做过的情况(二)、例题分析五、典型例题例1: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答:A、D、G例2:重100kg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0m后撤去拉力,小车滑行了5m停下来。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多少J?解﹕F=0.3G=0.3×100kg×10N/kg=300NW=FS=300N×10m=3000 J小车滑行时拉力为0,不做功答: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3000J。例3: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AB:BC=1: 2。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 ) A.W1:W2=l:l B.W1:W2=1:2 C. W1:W2=2:1 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例4、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做功300J B. 做功100J�C. 没有做功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第四节: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知道功率的公式P= = 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率的物理意义。(2)、注重和学生自身的相关功率进行联系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一些典型例题,并进行相关的训练。三、教学难点:功率和滑轮组相结合的问题四、新课引入方法温故知新1、问题:小明的教室在5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楼他用了1.5mi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40s,则:两次相比,做功相同吗?人的感觉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3问题、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五、教学流程(一)、功率1、定义2、定义式3、单位4、推导式(二)、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三)、估测自己的功率:上楼、跳绳等(四)、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例1、小明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0N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5秒,求:1小明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2小明推车的功率为多少?解:(1)s=vt=2×5=10(m) W=Fs=50×10=500(J)(2)p=w/t=500/5=100(w)或:p=Fv=50×2=100(w) 答:略例2、如图所示2008北京奥运会上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图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 ( A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例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N?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W?解:F1L1=F2L2F1 ×1.5=500×0.9F1 =300NP=w/t=FSn/t=300×0.4×30/60=60W例4、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若她的质量为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_______J,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W。(g=10N/kg)例5、如图11--3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第五节:机械效率
(本章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突出重点的方法:讲清机械效率的意义,影响因素,例举相关典型例题三、教学难点:(1)、有用功的判断。(2)、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突破难点的方法:(1)、有用功的判断方法:看“目的”。(2)、例题讲解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额外功 ,总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克服 桶的重力做功克服水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四、新课引入方法一、提出问题并探究动滑轮: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1.提示:如果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手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手移动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则可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 ),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 ),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了2.某同学用动滑轮提升钩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
3.分析实验数据: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是否相等?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注意尽量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示数。5.用刻度尺测钩码上升距离后,你能不能马上就知道手移动的距离呢?五、教学流程(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 : 2、额外功: 3、总功 4、关系(二)、机械效率1、定义2、定义式3、说明: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三)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8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升3 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1)拉力上升的速度.(2)所做的有用功.(3)拉力的功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2、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被效率为70%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多少?例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如图5所示,已知斜面上木箱的质量m=40kg,人对木箱的拉力F=75 N,斜面长s=4 m,斜面高h=O.5 m。求:(g取10 N/kg)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大小。例4.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求:⑴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⑵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⑶若轿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F=1600N,则轿车通过上述路程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焦?例5、如图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滑轮,若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上的方向(1)请在图13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绳子绕法。(2)完善下列实验步骤:A.按组装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B.用弹簧秤测量出重物的重力C.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D.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 E.用刻度尺分别量出 和 移动的距离F.由测得的数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4N,重物上升了0.1m,弹簧秤示数为2N,请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4)你能分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 、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时建议本章的引入方法: 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5.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6.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7.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本节的引入方法:三、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突出重点的方法:(1)、做好课本中图12-5至12-10的有关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以增强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 四、教学难点: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突破难点的方法:(1)、 做好课本中图12-1、12-12的有关实验,以增强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五、教学流程(一)、能的概念1、定义(二)、动能1、定义2、探究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重力势能能1、定义2、探究重力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四)、弹性势能1、定义2、探究弹性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五)、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六、典型例题例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时,中国人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当飞船返航减速着陆时,飞船的 ( D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分析:因为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降低。 例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C )例3、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学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h1>h2=h3)
⑴.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乙、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⑵.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甲、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第二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温故知新法1、提问: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是什么?2、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分别是什么?3、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三、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突出重点的方法:(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3)、讲清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和实质。四、教学难点: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突破难点的方法: (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五、教学流程(一)、内能的概念1、定义2说明3、分子运动快慢好温度的关系4、热运动5、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6、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二)、热传递(三)、热量(四)、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判断1、0℃ 冰没有内能 ( )2、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 )3、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 )4、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5、温度越的高物体,内能越大 ( )6、1Kg 0℃ 的冰熔化成0℃的水, 内能不变 。 ( ) 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会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典型例题(一)、定性分析1、杠杆的动态分析例1、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例2、 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实线位置匀速转动到虚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大小不变 B.由小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方法点拨:找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作出它们的五要素进行对比分析。2、关于最小力问题例3、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AC =20cm , BO=40cm,OC=30 cm,AC⊥CO,BO⊥CO,O为转轴.在B处挂一重为100 N的重物 ,要求在A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2、关于最小力问题方法点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力臂。例4.如图11-4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F2最小 B.F4最小 C.F1最小 D.F3最小例5.如图11-11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图11-12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例6.如图13所示,曲杆AOBC自重不计,O为 支点,AO=60cm,OB=40cm,BC=30cm要使曲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二)、定量计算例7、一根1m长的杠杆,左端挂80N的物体,右端挂2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离左端多远(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端各增加10N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则支点应往那端移动?移动多长?例8.在一些建设施工工地上,可以看见各种大型的起重机.如图11-52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易图,为了保证起重机在起重时不会翻倒,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现测得重物M的质量为4t,AB为10m,BC为4m,CD为1m.(g取10N/㎏)问:该起重机可起吊的最大物重为多少?(起重机本身的重不计)例9、如图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 0.25m。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
A.20N B.40N
C.60N D.8ON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剪刀医用剪刀理发剪刀方法点拨:总体上比较刀把与刀口的长度,实际使用时还要看被夹物体的位置。五、关于杠杆的类型1、在下列机械中, ①羊角锤②钓鱼竿③天平④钢丝钳⑤筷子⑥理发剪刀⑦普通剪刀⑧铁匠剪刀⑨缝纫机的脚踏板(10)铡草用的铡刀 (11)镊子(12)铁锹(13)道钉撬(14)定滑轮(15)动滑轮,它们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①④⑧(10)(13) 。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②⑤⑥⑨(11) 属于等臂杠杆的是 ③⑦(14)六、关于实验1、小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左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在 (“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带就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了,这样做是为了 ;然后他在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仍然左端下沉,那么此时 (“能”或“不能”)再缠些透明胶带,应当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是为了 。如图17是小森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小森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第二节、滑轮(本章重点)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能根据滑轮组的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能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二、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突出重点的方法: (1)、讲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方法是做好课本实验,并用它们的杠杆示意图从理论上解释。(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的方法是数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或“动算定不算”。(3)、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是“奇动偶定”。三、教学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2)、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突破难点的方法:(1)、强调动滑轮 的支点在轮的边缘,而不是圆心。(可用将圆柱体推上台阶说明支点不在圆心)四、教学流程(一)、定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二)动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三)、滑轮组1、特点2、绳子股数的判断3、滑轮组的绕法五、典型例题例1、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例2、学会组装滑轮组。 F=1/2GF=1/4GF=1/3G例3、.如图3所示,物体重力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用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1m(不计滑轮重、摩擦和绳重),那么( )
A.重物上升1m,F=10N
B重物上升1m,F=40N.
C. 重物上升2m,F=40N
D.重物上升2m,F=10N例4、如图,滑轮B是一个 滑轮,如果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例5、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例6、如图4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静止(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摩擦不计)。若再在a、b下面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 ) A.a下降 B.a上升 C.保持静止 D.平衡不平衡要看小砝码的质量大小而定 第三节、功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二、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的定义,定义式、单位(2)、举例说明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例说明几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四、教学流程(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定义3、定义式4、单位5、几种不做过的情况(二)、例题分析五、典型例题例1:下列哪种情况做了功(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B、人用力推石头没推动,人对石头的推力。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雪运动员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F、举着杠铃原地不动G、用力推着小车前进答:A、D、G例2:重100kg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0m后撤去拉力,小车滑行了5m停下来。已知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多少J?解﹕F=0.3G=0.3×100kg×10N/kg=300NW=FS=300N×10m=3000 J小车滑行时拉力为0,不做功答: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3000J。例3: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AB:BC=1: 2。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B ) A.W1:W2=l:l B.W1:W2=1:2 C. W1:W2=2:1 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例4、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 对他踢球时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做功300J B. 做功100J�C. 没有做功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第四节: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2、知道功率的公式P= = 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突出重点的方法:(1)、讲清功率的物理意义。(2)、注重和学生自身的相关功率进行联系突破难点的方法:举一些典型例题,并进行相关的训练。三、教学难点:功率和滑轮组相结合的问题四、新课引入方法温故知新1、问题:小明的教室在5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2、深化:如果第一次上楼他用了1.5mi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40s,则:两次相比,做功相同吗?人的感觉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3问题、那么做功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五、教学流程(一)、功率1、定义2、定义式3、单位4、推导式(二)、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三)、估测自己的功率:上楼、跳绳等(四)、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例1、小明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0N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5秒,求:1小明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2小明推车的功率为多少?解:(1)s=vt=2×5=10(m) W=Fs=50×10=500(J)(2)p=w/t=500/5=100(w)或:p=Fv=50×2=100(w) 答:略例2、如图所示2008北京奥运会上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图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 ( A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 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例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那么他将身体撑起,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N?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至少为W?解:F1L1=F2L2F1 ×1.5=500×0.9F1 =300NP=w/t=FSn/t=300×0.4×30/60=60W例4、在中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同学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若她的质量为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_______J,她跳绳的平均功率约为_______W。(g=10N/kg)例5、如图11--3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 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若物体的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第五节:机械效率
(本章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4、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 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突出重点的方法:讲清机械效率的意义,影响因素,例举相关典型例题三、教学难点:(1)、有用功的判断。(2)、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突破难点的方法:(1)、有用功的判断方法:看“目的”。(2)、例题讲解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额外功 ,总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 ,额外功是 ,总功是 。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克服 桶的重力做功克服水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四、新课引入方法一、提出问题并探究动滑轮: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1.提示:如果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手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手移动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则可计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 ),动滑轮提升重物做的功(W= ),两者相比较就可以知道“两功”是否相等了2.某同学用动滑轮提升钩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格
3.分析实验数据: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钩码所做的是否相等?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⑶你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要注意尽量 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示数。5.用刻度尺测钩码上升距离后,你能不能马上就知道手移动的距离呢?五、教学流程(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 : 2、额外功: 3、总功 4、关系(二)、机械效率1、定义2、定义式3、说明: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三)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8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升3 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1)拉力上升的速度.(2)所做的有用功.(3)拉力的功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2、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被效率为70%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多少?例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如图5所示,已知斜面上木箱的质量m=40kg,人对木箱的拉力F=75 N,斜面长s=4 m,斜面高h=O.5 m。求:(g取10 N/kg)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大小。例4.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图所示,求:⑴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⑵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⑶若轿车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为F=1600N,则轿车通过上述路程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焦?例5、如图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滑轮,若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上的方向(1)请在图13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绳子绕法。(2)完善下列实验步骤:A.按组装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B.用弹簧秤测量出重物的重力C.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D.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 E.用刻度尺分别量出 和 移动的距离F.由测得的数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4N,重物上升了0.1m,弹簧秤示数为2N,请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4)你能分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 、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时建议本章的引入方法: 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5.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6.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7.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二、本节的引入方法:三、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突出重点的方法:(1)、做好课本中图12-5至12-10的有关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以增强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 四、教学难点: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的物理现象。突破难点的方法:(1)、 做好课本中图12-1、12-12的有关实验,以增强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五、教学流程(一)、能的概念1、定义(二)、动能1、定义2、探究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重力势能能1、定义2、探究重力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四)、弹性势能1、定义2、探究弹性势能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五)、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六、典型例题例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时,中国人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当飞船返航减速着陆时,飞船的 ( D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分析:因为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高度降低。 例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C )例3、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学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体积相同,h1>h2=h3)
⑴.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乙、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⑵.要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甲、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第二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本节的引入方法:温故知新法1、提问: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是什么?2、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分别是什么?3、分子运动 分子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三、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突出重点的方法:(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3)、讲清热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和实质。四、教学难点: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突破难点的方法: (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五、教学流程(一)、内能的概念1、定义2说明3、分子运动快慢好温度的关系4、热运动5、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6、影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二)、热传递(三)、热量(四)、例题分析六、典型例题判断1、0℃ 冰没有内能 ( )2、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 )3、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 ( )4、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 )5、温度越的高物体,内能越大 ( )6、1Kg 0℃ 的冰熔化成0℃的水, 内能不变 。 ( ) 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会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展开全部
Ek=½MV² I=U除以R U=IR R=U除以
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下一页 第1/3页
余下全文 目录
回顶部↑
<< 百科首页
<彩版>
反馈.客服
手机腾讯网-导航-软件-登录
搜网页
小Q报时(22:31)
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表格数据暂时无法显示]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 ρ水>ρ冰 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 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 W总= W有+W额 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 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十五、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 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下一页 第1/3页
余下全文 目录
回顶部↑
<< 百科首页
<彩版>
反馈.客服
手机腾讯网-导航-软件-登录
搜网页
小Q报时(22:3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输 : 7777.nu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归纳如下: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归纳如下: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