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一两年就想辞职?
11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盲目报考异地岗位
可能因为家乡没有适合岗位,或者岗位受限,或者急于上岸,听信了所谓的“先上岸再择岗”的观点,随便报名了异地的岗位。
考生盲目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人报名前连报考地都没去过,更不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情况,甚至连点开某度地图,看看当地实时街景都没有。等一入职,两眼一抹黑,原来环境这么差,悔之晚矣。


二、对岗位期望值太高
有些人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人生巅峰,过上“香车美女”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应届生居多,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以为报考人多的岗位就是好岗位。
有些单位为了让考生慎重考虑,在政审环节还会反复提醒收入、环境等问题。考生通常以为是单位“考验”意志是否坚定,夸大了艰苦的程度,考上才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无法适应。

还有一些考生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性质。出现在国、省考招录名录中的大部分岗位,招录的是基层公务员,招考大户往往是基层单位。考生却以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是“天之骄子”,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十年副处,一路提拔上去。
结果考上才发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科员退休,甚至呆在基层一辈子无法提拔,与考前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
还有一些同学希望“考个报名少的职位进去,然后通过努力调动、晋升”。想走一个捷径,报偏僻地区、艰苦的基层岗位(分数低好考啊),然后在工作岗位努力拼搏,最终通过奋斗在发达地区、好岗位做领导。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公务员的晋升调动受一定限制,除非通过遴选的渠道,很难实现岗位晋升的“三级跳”,刚入职岗位的层级,基本决定了以后提拔的天花板。
三、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强度和内容
有一个985中文系同学的案例,本来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市重点中学老师,一个是市公安局。
这位同学选择了市公安局,因为当初报考的岗位是公安局文秘岗位,又是女生,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应该会安排在单位写材料,专业也对口。
没想到安排到了基层公安派出所,每天干一些琐碎的外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学专业用不上。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大部分是机械操作,每天度日如年,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仍下定决心辞职。辞职后做了老师,去年告诉我又参加了省考并且进面了,报名市委办的文字岗位。至于为什么又来考公,没有问她,估计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像她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应届生身上,由于是学校-职场,缺少工作历练和生活阅历,会更多看到工作的不足,忽略好的方面,等跳槽到体制外,又会发现体制内也有好的一面。
年轻的时候向往有挑战的工作,希望每天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所以很多辞职的人都会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眼望到头,看不到未来。

等在体制外打拼过,又会发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应该追求,厌恶不稳定的工作,担心失业的风险。
这其实是工作和人生阶段的错配,每个考生在报考公务员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校生要多去社会上实习,多去体验一下企业的职场文化,对企业工作有所了解,自然就想清楚要什么。

另外也要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清闲职业,大部分上岸的年轻人,往往是机关里有生力量,要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任务,这需要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考公养老”的想法,否则也会轻易选择辞职。
四、嫌收入太少
虽然近几年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但在大多数地区,公务员收入只能算当地收入的中等水平。像东北和中部某些省份,公务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算上年底的钱和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也只有5-7w,现在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样的收入只能算小康,称不上高收入,完全靠自己买房也困难。
如果是二三本的学生,对这份收入接受度高一点,但985、211名校生或研究生,考入公职后,对比企业上班的同学,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多年前曾听过一位正处级领导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她的同学有年入百万的高管、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面对别人收入是自己几倍、几十倍,这位领导也产生过困惑,同一所大学毕业,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同学里学习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今天差别这么大?
还有一些在企业上班的考生,听信了公务员高收入的谣言,兴冲冲考进去,发现收入腰斩,无奈选择了辞职。四年前有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女生,考入了某局,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大失所望,努力学习刷题,终于考上公务员,一个月只有四千多?由于要坐窗口,工作强度也不比事务所轻松,忙的时候还要加个班,这样一对比,工作不轻松,收入腰斩,就非常的后悔。
考公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总体来说,收入低的省份5-7w(包含公积金等所有收入),如东北等地区;收入多的地区如江浙沪、成都、昆明、珠三角等地,收入在15-35w之间;其他省份在10-15w之间。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还有可以选择的工作,考虑是否要考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应届生,可选择的工作年收入在20w以上,且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要谨慎报考公务员,不要听信谣言“公务员钱多”而轻易报考公务员。
可能因为家乡没有适合岗位,或者岗位受限,或者急于上岸,听信了所谓的“先上岸再择岗”的观点,随便报名了异地的岗位。
考生盲目到什么程度呢?大部分人报名前连报考地都没去过,更不了解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情况,甚至连点开某度地图,看看当地实时街景都没有。等一入职,两眼一抹黑,原来环境这么差,悔之晚矣。


二、对岗位期望值太高
有些人以为考上公务员,就走上人生巅峰,过上“香车美女”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以应届生居多,因为没有社会经验,以为报考人多的岗位就是好岗位。
有些单位为了让考生慎重考虑,在政审环节还会反复提醒收入、环境等问题。考生通常以为是单位“考验”意志是否坚定,夸大了艰苦的程度,考上才发现工作压力大、收入低,无法适应。

还有一些考生不了解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性质。出现在国、省考招录名录中的大部分岗位,招录的是基层公务员,招考大户往往是基层单位。考生却以为只要考上公务员,就是“天之骄子”,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十年副处,一路提拔上去。
结果考上才发现,单位大部分人都是科员退休,甚至呆在基层一辈子无法提拔,与考前的理想产生较大差距。
还有一些同学希望“考个报名少的职位进去,然后通过努力调动、晋升”。想走一个捷径,报偏僻地区、艰苦的基层岗位(分数低好考啊),然后在工作岗位努力拼搏,最终通过奋斗在发达地区、好岗位做领导。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公务员的晋升调动受一定限制,除非通过遴选的渠道,很难实现岗位晋升的“三级跳”,刚入职岗位的层级,基本决定了以后提拔的天花板。
三、不适应岗位的工作强度和内容
有一个985中文系同学的案例,本来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一个是市重点中学老师,一个是市公安局。
这位同学选择了市公安局,因为当初报考的岗位是公安局文秘岗位,又是女生,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觉得应该会安排在单位写材料,专业也对口。
没想到安排到了基层公安派出所,每天干一些琐碎的外勤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所学专业用不上。工作内容重复性极强,大部分是机械操作,每天度日如年,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仍下定决心辞职。辞职后做了老师,去年告诉我又参加了省考并且进面了,报名市委办的文字岗位。至于为什么又来考公,没有问她,估计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
像她这样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应届生身上,由于是学校-职场,缺少工作历练和生活阅历,会更多看到工作的不足,忽略好的方面,等跳槽到体制外,又会发现体制内也有好的一面。
年轻的时候向往有挑战的工作,希望每天的工作内容不一样,所以很多辞职的人都会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就是一眼望到头,看不到未来。

等在体制外打拼过,又会发现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才应该追求,厌恶不稳定的工作,担心失业的风险。
这其实是工作和人生阶段的错配,每个考生在报考公务员之前,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校生要多去社会上实习,多去体验一下企业的职场文化,对企业工作有所了解,自然就想清楚要什么。

另外也要对公务员的工作有清醒的认知。公务员已经不是“一份报纸、一杯茶坐一天”的清闲职业,大部分上岸的年轻人,往往是机关里有生力量,要承担绝大多数的工作任务,这需要考生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抱着“考公养老”的想法,否则也会轻易选择辞职。
四、嫌收入太少
虽然近几年公务员待遇不断改善,但在大多数地区,公务员收入只能算当地收入的中等水平。像东北和中部某些省份,公务员月收入只有三四千,算上年底的钱和公积金,全年总收入也只有5-7w,现在物价和房价不断上涨,这样的收入只能算小康,称不上高收入,完全靠自己买房也困难。
如果是二三本的学生,对这份收入接受度高一点,但985、211名校生或研究生,考入公职后,对比企业上班的同学,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
多年前曾听过一位正处级领导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她的同学有年入百万的高管、有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面对别人收入是自己几倍、几十倍,这位领导也产生过困惑,同一所大学毕业,而且在学校的时候,自己是同学里学习表现最优秀的,为什么今天差别这么大?
还有一些在企业上班的考生,听信了公务员高收入的谣言,兴冲冲考进去,发现收入腰斩,无奈选择了辞职。四年前有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女生,考入了某局,结果发工资的时候大失所望,努力学习刷题,终于考上公务员,一个月只有四千多?由于要坐窗口,工作强度也不比事务所轻松,忙的时候还要加个班,这样一对比,工作不轻松,收入腰斩,就非常的后悔。
考公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公务员的收入,总体来说,收入低的省份5-7w(包含公积金等所有收入),如东北等地区;收入多的地区如江浙沪、成都、昆明、珠三角等地,收入在15-35w之间;其他省份在10-15w之间。结合自己家庭情况,还有可以选择的工作,考虑是否要考公务员。特别是一些应届生,可选择的工作年收入在20w以上,且有比较好的上升空间,要谨慎报考公务员,不要听信谣言“公务员钱多”而轻易报考公务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些人考上之后一两年就想要辞职不干是因为他们面临的压力太大了,他们考上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在这样的地方工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