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电影中有什么情节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理解?
《流浪地球》是一部少儿科幻。太阳老化,科学家通过各种数据得出太阳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变,形成骇闪,地球会毁灭。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应对危机,人类内部产生两种不同意见,地球逃生派和飞船逃生派。不少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看这部电影,顺便还帮助孩子科普了不少的科学知识。但是在看之前,这些科普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于本部电影的了解。
氦闪
太阳是靠核聚变来产生能量的,太阳目前产生的能量主要靠氢元素的核聚变,这个过程是相对稳定的,但随著氢元素核聚变的逐渐进行,氦元素会变得越来越多,当太阳中的氦元素达到临界点,氦元素也会进入到核聚变过程中(其实氦元素及其他重核聚变一直在进行,但一直只是聚变中较少的存在),这个时候会导致太阳发出的能量急剧升高,使太阳膨胀到淹没地球运转轨道。
猎户座中大名鼎鼎的“参宿四”就是一颗质量是太阳10倍的红巨星,核心正在发生氦平稳燃烧变成碳的过程。对于恒星的演化而言,质量几乎决定一切,当然还要考虑其金属丰度。
事实上用不著太阳吞地球,氦闪之时地球已被汽化了。这就是《流浪地球》中给地球装发动机的原因。我们的太阳已有近50亿年的年龄,天文学家们估计太阳还有50到70亿年的寿命。将在12亿年后发生首次氦的融合,估计那时候人类要么死绝了,要么早跑了。
木星引力增强
木星本质上是一颗气体行星,它的元素构成其实与太阳十分相像,但只是由于条件不合适没有开始核聚变。宇宙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并不是能量最低的结构,那么木星原本的氢元素也可能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这就是说,人类可能错误的对木星按照物质均匀这一假设进行建模,导致木星实际质心与人类计算质心不符。
如果地球越过木星的洛希极限距离时,木星的潮汐力就会把地球撕碎!在千钧一发时刻,人类靠点燃木星和地球氧气混合气体的方法,成功把地球推离危险轨道。
当两个天体靠近的时候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会相互吸引,由于地球质量较小,会使地球向木星靠近,产生加速度,借助这个速度可以使地球加速。美国上个世纪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就是靠引力弹弓才加速到了第三宇宙速度离开了太阳系。
无论是《流浪地球》的原著还是改编的电影,都有大量硬核的科学知识,读过《三体》的朋友肯定深有感触,这就是大刘的一贯风格。当然,《流浪地球》里的“现实梗”,还有很多。国运兴,则文运兴。顶尖的中国科幻,背后是顶尖的中国科技,以及顶尖的中国企业。
在电影中,领航员空间站承担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储、开辟道路等各项使命,成为地球上全人类的中枢平台和未来希望。
2.行星发动机
影片中,人类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建造了1万多座行星发动机,高达11000多米,每台可产生150亿吨的推力,但所用的燃料只是石头,其原理是“重核聚变”,简单来说,即是将石头中所包含的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