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糕还是甑糕怎么读?
甑糕,读音:zèng gāo。
陕西人一般称其为jìng gāo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现在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小吃历史悠久。甑,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古老的蒸器,有陶制、铜制、木制、铁制等,后经民间传承,将铁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别有风味。
扩展资料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的。《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
唐宋以后,糕类食品越来越多,既有麦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类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从形状,味道等方面分了数十种之多。各种糕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以用料为名,有的以形状为名,甑糕则以独特炊具为名。
当年冯玉祥将军把“西安甑糕”誉为“平民阶层的燕菜”。西安、关中地区开会,早点多食甑糕。村民赶集赴会,都要吃一盘甑糕打点;返回时还买上一两盘,以虎皮叶包装,带回家里让家人同享口福。
甑糕:zèng gāo。
甑:生母z,韵母eng,读4声。
糕:生母g,韵母ao,读1声。
陕西人一般称其为jìng gāo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现在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扩展资料
“甑糕”就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故名。甑糕米枣交融,老幼咸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
甑糕是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风味小吃。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
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甑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灵宝俗名劲子,故而甑糕也叫劲糕。
甑糕zèng gāo
甑zèng,声母z,韵母èng,声调四声。
糕gāo,声母g,韵母āo,声调一声。
甑糕属于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蒸制而成;现在有的会加红豆、葡萄干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甑拼音zèng
1、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尘釜鱼。
2、〔甑子〕现在蒸饭用的木制桶状物,有屉而无底。
3、蒸馏或使物体分解用的器皿:曲颈甑。
扩展资料
起源:
《周礼·天宫》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糍的记载,“粉糍”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饼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脉相承。
唐宋以后,糕类食品越来越多,既有麦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类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从形状,味道等方面分了数十种之多。各种糕都有自己的名称。有的以用料为名,有的以形状为名,甑糕则以独特炊具为名。
由于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强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阶层消费者的好评。当年冯玉祥将军把“西安甑糕”誉为“平民阶层的燕菜”。西安、关中地区开会,早点多食甑糕。村民赶集赴会,都要吃一盘甑糕打点;返回时还买上一两盘,以虎皮叶包装,带回家里让家人同享口福。
甑糕,读音zèng gāo。
镜糕,读音jìng gāo。
zèng,声母z,韵母eng,声调四声。
jìng,声母j,韵ing,声调四声。
gāo,声母g,韵母ao,声调一声。
甑糕zèng gāo,陕西人一般称其为jìng gāo,是西安、关中地区、晋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由于蒸糕的深口大铁锅古名为“甑”,因此得名。甑糕以糯米、红枣、芸豆为原料,相间叠放,铺三四层,用大、小火蒸熟。
扩展资料
甑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锅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灵宝俗名劲子,故而甑糕也叫劲糕。
由于红枣和糯米营养丰富,滋补强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阶层消费者的好评。当年冯玉祥将军把“西安甑糕”誉为“平民阶层的燕菜”。
西安、关中地区开会,早点多食甑糕。村民赶集赴会,都要吃一盘甑糕打点;返回时还买上一两盘,以虎皮叶包装,带回家里让家人同享口福。